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课外读物 >>诗词鉴赏 >>
杜甫《不见》诗词鉴赏
作者:杜甫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2-15


  不见李生久1,佯狂2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3,吾意独怜才4。

    敏捷诗千首5,飘零酒一杯6。

    匡山读书处7,头白好归来8。

  1.李生:指李白。杜甫与李白天宝四载(745)在山东兖州分手后,一直未能见面,至此已有十六年。

  2.佯狂:故作颠狂。李白常佯狂纵酒,来表示对污浊世俗的不满。

  3.指李白因入永王李璘幕府而获罪,系狱浔阳,不久又流放夜郎。有人认为他有叛逆之罪,该杀。

  4.怜才:爱才。

  5.说李白才思敏捷,创作速度很快。

  6.指李白一生漂泊,只能以酒消愁。

  7.匡山:指四川彰明县(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读书于此。

  8.头白:李白此时已经六十一岁。杜甫这时在成都,李白如返回匡山,久别的老友就可以相见了,故云归来。

   这是今存杜甫怀念李白的最后一首诗,题下自注:'近无李白消息'。诗当作于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在成都。诗中表达了对李白的同情、担忧和思念,并期待李白结束飘零生活,回到四川来。但次年,李白就死在安徽当涂县了。诗中写李白佯狂傲世、才思敏捷、飘零嗜酒,都颇能表现李白的特点。天宝四载杜甫与李白同游齐鲁时作《赠李白》诗中有'痛饮狂歌'、'飞扬跋扈'语;又《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可参读。'吾意独怜才',可见杜甫对李白的偏爱和相知。《读杜心解》云:'’不见’、’可哀’四字,八句之骨。只五、六着李说,余俱就自心上写出不见之哀,笔笔凌空。' 知音难觅,千古共嗟。故韩文公愈《别知赋》云:“惟知音之难得,斯百一而为收。”甫之于白,允为知音,痛其遭际,怜其才具,且形之于诗,此即其一。四十字不加藻饰,不用事典,只是平平道来,以其从肺腑中流出,便成好诗。即所谓情之所至,诗亦至焉。“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为太白传神写照,其才具遭际亦尽于此联中。太白倘能一读知交此诗,亦足慰平生矣。

  开头一句,突兀陡起,好象蓄积于内心的感情一下子迸发出来了。“不见”二字置于句首,表达了渴望见到李白的强烈愿望,又把“久”字放到句末,强调思念时间之长。杜甫和李白自天宝四载(745)在兖州分手,已有整整十五年没有见面了。

  紧接着第二句,诗人便流露出对李白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古代一些不满现实的人也往往佯狂避世,象春秋时的接舆。李白即自命“我本楚狂人”(《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并常常吟诗纵酒,笑傲公侯,以狂放不羁的态度来抒发欲济世而不得的悲愤心情。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却不得不“佯狂”,这实在是一个大悲剧。“佯狂”虽能蒙蔽世人,然而杜甫却深深地理解和体谅李白的苦衷。“真可”两字修饰“哀”,生动地传达出诗人无限叹惋和同情的心事。

  这种感情在颔联中得到进一步展现。这两句用了一个“反对”,产生了强烈对比的艺术效果。“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永王璘一案,李白被牵连,这些人就叫嚷要将“乱臣贼子”李白处以极刑。这里“皆欲杀”和“独怜才”,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怜”承上“哀”而来,“怜才”不仅是指文学才能,也包含着对李白政治上蒙冤的同情。杜甫另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一诗,以苏武、黄公比李白,力言他不是叛臣,又用贾谊、孔子之典来写他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悲剧。而这种悲剧也同样存在于杜甫的身上,他因疏救房琯而被逐出朝廷,不也是“世人”的不公吗?“怜才”也是怜己。共同的遭遇使两位挚友的心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了,这就是杜甫深切哀怜的根本原因。

  颈联宕开一笔,两句诗是对李白一生的绝妙概括,勾勒出一个诗酒飘零的浪漫诗人的形象。杜甫想象李白在飘泊中以酒相伴,酒或许能浇其块垒,慰其忧愁。这一联仍然意在写李白的不幸,更深一层地抒发了怀念挚友的绵绵情思。

  深情的怀念最后化为热切的呼唤:“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诗意承上“飘零”而来,杜甫为李白的命运担忧,希望他叶落归根,终老故里,声声呼唤表达了对老友的深长情意。“匡山”,指绵州彰明(在今四川北部)之大匡山,李白少时读书于此,这时杜甫客居成都,因而希望李白回归蜀中正是情理中事。就章法言,开头慨叹“不见”,结尾渴望相见,首尾呼应,全诗浑然一体。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假藻饰。律诗往往借景抒情,或情景结合,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如五言律体,前起后结,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此通例也。”(《诗薮》)杜甫往往打破这种传统写法,“通篇一字不粘带景物,而雄峭沈著,句律天然”(同上)。这首诗就是用的倾诉心曲的写法,不装点景物,感情深厚,同样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采用这种写法必然要吸收口语、散文的成分入诗,首先是剥落华藻,语言质朴自然,如本诗语言看似平常,却写出了对友人的一往情深;其次是通过散文化使精工整饬的律体变得灵活多姿,便于传情达意,如本诗用虚字转折诗意,使对偶不切等。这种律诗改变了传统的妃青俪白、四平八稳的老调,增强了律诗的表现力。

  附:李、杜交谊乃诗史之佳话。今存杜甫专门寄赠或怀念李白的诗有十首:《赠李白》前后二首,《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一首,《冬日有怀李白》一首,《春日忆李白》一首,《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一首,《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一首,《不见》一首。另有五首直接提及李白:《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一首,《饮中八仙歌》一首,《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一首,《昔游》一首,《遣怀》一首。李白寄赠杜甫诗可信及存疑者共四首《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疑)、《沙丘城下寄杜甫》、《戏赠杜甫》。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珍珠不见了》教案1
《珍珠不见了》ppt课件1
《看不见的风》ppt课件1
《看不见的风》教学反思
《看不见的风》教案1
李白《独不见》原文译文及赏析
沈佺期《独不见》赏析(含译文)
刘长春《不见大雁》阅读练习及答案
《看不见的珍藏》ppt课件5
《看不见的珍藏》ppt课件4
《看不见的珍藏》练习题
《看不见的珍藏》ppt课件3
《看不见的珍藏》ppt课件2
《看不见的珍藏》ppt课件1
《看不见的珍藏》教学参考
茨威格《看不见的珍藏》阅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