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现代文阅读 >>
刘梦溪《悼念文化孩童丁聪》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刘梦溪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2-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悼念文化孩童丁聪
刘梦溪
文化界无人不喜欢的孩童小丁,93岁的丁聪,离我们而去了。本来不该惊异,可还是感到突然。而几周前和几个月前,丁聪告知我他近来所受的接二连三的磨难。一会儿跌断了这个,一会儿摔伤了那个,一会儿枢纽工程又堵塞了。然后能工巧匠一起上来“大修”。再好的零件如果用了90年,其磨损的程度即使尚未宣告报废,也一定到了动不动就出毛病的地步,所谓“老来无病也支离”。
人类最优秀的头脑所遭遇的灵与肉的痛苦,常常是加倍的痛苦。一个民族一个时期能出现几个这样的文化巨匠和孩童呢?
丁聪夫人沈竣是一位非凡的女性。她扮演的是贤妻和慈母的双重的角色。1957年小丁40岁才结婚。一见钟情的成分不能说没有,更主要是当年艺事风华的小丁,一见便不能须臾离开小他十余岁的沈竣。但婚后不久,丁聪不明所以地被打成了右派,被发配到宁古塔(清代发配大都遣送到宁古塔)一带的北大荒劳动改造。一对燕尔新婚的才子佳人,不忍分离,也得分离。
这一遗恨青史的天大误会,让我们的丁聪欠了他发妻一笔永远也不得还清的感情债,就像《红楼梦》里绛珠仙草转世的林妹妹,一生以眼泪还神瑛侍者转世的宝哥哥一样。所以丁聪总是喃喃地说:“她跟着我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圈内人士尽管无不以小丁的惧内称雅,却未免忽略了两情遭遇伤痛所积蓄的欠债还泪的人性的美丽与庄严。
我结识丁聪、沈竣夫妇的时候,他们的日子已经过得不错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外省组织的一次笔会,有于光远夫妇,丁聪夫妇,诗人邵燕祥,作家池莉,还有李辉、应红夫妇以及我和内子,亲眼目睹了丁聪的风趣和沈竣的干练。我称沈竣有治国之才。丁聪说:“所以我受不了!一个能管理国家的人,现在只管我一个人,你想想看。”那么小丁对沈竣以“家长”相称,就不足怪了。
其实我内人陈祖芬和丁聪还要更稔熟一些。他们一度都在政协。祖芬的童心不退,大家都晓得的,又遇到吴祖光、丁聪这些年老的儿童,他们每次开会都玩得很开心。下面摘录祖芬那时的文章里关于丁聪的一段——
   坐大轿车去人民大会堂开大会,我每每坐在车后座,看一车聪明而沧桑的后脑勺在车里颠簸着,好像在向我述说他们的颠簸人生,又好像在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作见证。
五千年文明的见证之一,是丁聪委员。有人问他怎么永远不老,是不是吃了青春宝?小丁说:“不,我是吃了娃哈哈。”走进人民大会堂,有人招呼他一起找个座儿歇会儿。小丁笔挺着身子说不用,说从来到人民大会堂开政协会都没在大厅里坐过。来了,站会儿,就进会场了。而且总是高兴着,孩童般的咧开大嘴笑着——当然,孩子只能站着看大人坐着说事儿。
小丁年方八十一,没有白发,只有童颜。我想,人生历尽艰难后的最美丽的境界是童真,是用儿童的充满好奇和想象的眼睛看世界的。
丁聪始终是一个孩童。八十岁是孩童,九十岁更是孩童。当然1957年四十一岁的时候,也是孩童。那么一个孩童说的话,为什么还被当做罪证将其打成右派呢?不是有句俗语叫童言无忌吗?
丁聪离我们而去了。我们失去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个对艺术始终保持敏感的孩子,一个笑口常开的孩子,一个需要母亲爱抚的孩子,一个需要家长沈竣照料的孩子!
我们别再打右派了。即使做不到爱护,可否不要伤害那些聪明天真的孩子们呢!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的开头,丁聪告知作者自己的身体经常受伤痛折磨,借磨损的零件来喻指人生,
表现了他幽默的心态和乐观的人生观。
B.将屡遭磨难的丁聪和对他不离不弃的发妻沈竣分别比作《红楼梦》中神瑛侍者转世的宝哥哥和绛珠仙草投胎的林妹妹,表现了丁聪对妻子的感激之情。
C.通过记叙、描写、议论及抒情的表达方式,运用外貌、语言等描写方法刻画了丁聪文化孩童的天真率直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这位文化大师敬佩之情。
D.小说语言平实通俗,以生活化的描述表现了丁聪这样一位文化巨匠单纯天真的本色。
“为什么还被当做罪证将其打成右派呢?不是有句话叫童言无忌吗?”这几句话流露出作者对当时社会专制的抨击。
E.文中出现了许多“小丁”的叫法,流露出作者对他的喜爱之情,同时小说也通过丁聪的言行举止直接刻画了文化孩童的特点。
(2)小说中说:“人类最优秀的头脑所遭遇的灵与肉的痛苦,常常是加倍的痛苦。”就文本来看,丁聪遭受了哪些痛苦?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3)作者称丁聪是“文化孩童”,并说“即使做不到爱护,可否不要伤害那些聪明天真的孩子们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4)著名漫画家丁聪去世后,学者刘梦溪撰文悼念,题为“悼念文化孩童丁聪”,编者后将它改为“我们失去了聪明的孩子”。你认为那个标题更好,请说明理由。(8分)

 

答案:

12.(1)C(3分)A(2分)E(1分)。B项应为“绛珠仙草投胎的林妹妹和神瑛侍者转世的宝哥哥”,D项“流露出作者对当时社会专制的抨击”属无中生有,E项除了直接描写,还有间接描写。
(2)①肉体痛苦:1957年被打成右派,发配到北大荒劳动改造;晚年饱受病痛折磨;(3分) ②灵魂痛苦:丁聪是一个对艺术敏感的天才,却屡遭不幸。因被发配而产生的夫妻分离之苦。这样的痛苦不仅是他个人的痛苦,更是民族的痛苦,文化的痛苦,同时也让作者为之感到痛苦。(3分)
(3)①对像丁聪这样的文化巨匠我们应该予以保护,对他们要宽容,要像爱护孩子那样去爱护他们;②丁聪作为我们民族的文化巨匠,历经万般磨难却乐观开朗,他以儿童那充满好奇和想象的眼睛看待世界;③文化是美好的、纯洁的,需要有一颗童真的心才能感受到。同时也能使人的思想能达到最高境界。(6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4)刘梦溪的理由
①“文化”突出了丁聪是一个文化巨匠。
②“孩童”突出了丁聪的天真率直的特点。
③“悼念”突出了作者对丁聪的去世充满了哀伤、惋惜之情。
④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之情。(8分,只要答出3点,有理有据,文通字顺,就给满分。)
编者修改的理由:
①“悼念”这个词语很正式,用在大人身上是可以的,一个孩童去世了用悼念很牵强。
②“文化”太正式了,用在一个孩童身上不太合适。
③“孩童”表达了丁聪的性格特点,很亲切,又很感人。
④失去了聪明的孩子给人一种惋惜之情,又可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8分,只要答出3点,有理有据,文通字顺,就给满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小说阅读题(2份)
文学类文本新型题型练习
2022年新高考现代文阅读II之散文专练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2018-2021年高考小说选择题
2022届北京市高三上期末文学类阅读汇编
新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专练
高考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类常考题型分析
2021年广西南宁高考文学类一轮复习模拟训练(散文春事漫感)
2022届高考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散文专练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真题训练——云南的云
高考模拟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真题训练
与自然专题阅读练习
全国各地2021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全国各地2021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
2021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广东省各地2020-2021年期中语文高一下学期试题精选汇编:现代文阅读
2021年北京各区高三一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2019--2020学年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各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2021届高三专题复习:外国作家文本训练
林徽因《清式营造则例绪论》和汉德宝《明清建筑二论》比较阅读
2021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之专题:戏剧阅读
2021年北京市高三期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2021年上海市高三一模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汇编
2021年北京市高三上期末散文阅读汇编
刘梦溪《学术与学术思想》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梦溪《文化大智慧需要“证得”》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梦溪《悲剧天才张荫麟》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梦溪《多元共生的中国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梦溪简介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