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土》同步练习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3-12 |
苏教版必修三《祖国土》同步练习 【夯基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沙砾(lì) 矍铄(shuò) 污泥(wū) 憎恨(zēng) B.显赫(hè) 赦免(chè) 乐土(lè) 遭灾(zāo) C.蹂躏(róu) 杂糅(róu) 齑粉(jī) 拘束(jū) D.香囊(náng) 攘除(rǎng) 苦楚(chǔ) 践踏(jiàn) ★解析:赦免(shè) 答案:B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夙愿 宿怨 掳掠 古墓荒冢 B. 砂砾 矍铄 攫取 骚人逸士 C. 绿阴 庇阴 吟哦 峨冠博带 D. 莽苍 苍苔 镌刻 隽秀婀娜 ★解析:“庇阴”当为“庇荫”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听到这个噩耗,老人家瘫坐在地上号啕痛哭,双手也情不自禁地颤抖起来。 B.王宝强在电影《天下无贼》中成功地扮演了胸无城府、朴实憨厚的傻根这一角色。 C.有关部门整顿房地产市场,那些八字还没一撇就热热闹闹售房的开发商,终于尝到了自己酿造的苦酒。 D.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体谅,绝不能因一点小事就耿耿于怀。 ★解析:情不自禁:控制不料自己的感情。不能指动作。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D.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解析:A中“再现”缺少了宾语“场景”等。B中后一分句有问题。表面上看是“做”和“行为”不搭配,实际上是句式的混乱杂糅,可以表述为:否则他的行为就可能有违公众利益。或:否则他就有可能做出有违公众利益的事。D中“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歧义。 答案:C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我国平民本来就没有什么脸可讲”,林语堂先生幽默地说,“还是请贵人自动丢脸吧,以促法制之实现,而跻国家于太平。” B.大幕徐徐拉开了,琴声——这饱含情韵,畅快倾诉的心语悠扬地飞翔在剧场中,萦绕在每个人的耳畔。 C.北大方正的创始人王选把科技领域里的人才喻为三类:指兔子的人,打兔子的人,捡兔子的人,他自认为是第二种人。 D.作为物候学的专门研究者,他总是认真观察:哪天桃花开了?哪天柳絮飞了?哪天布谷鸟叫了? ★解析:B 在“心语”后加破折号或逗号。C “他”前面的逗号改为句号。D 前两个问号应改为逗号,后一个问号改为句号 答案: A 6.对《祖国土》的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诗人用“它不给”“它也不像”的否定句式表明因为天天生活在祖国的这片土地上,所以忽视它的存在。 B.5—8句,主要写我们对祖国土的态度——冷漠、淡忘,毫不关心,欲扬先抑,为下文正面抒发爱国之情埋下伏笔。 C.9—12句,表明诗人有信心有决心改变祖国土的面貌,但又觉得我们这么做其实是多余的,祖国已经落到了这个地步,再怎么改变都已经无济于事了。 D.最后两句带有警句式的转折意味,是对祖国土的理性的思索与透彻认识,表现了诗人真诚而又深厚的爱国之情。 ★解析:“多余”表现的是人们对脚下土地的忽视。 答案: C 7.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不用护身香囊/把它带在胸口 B.但我们/都躺进它的怀里,和它/化为一体 C.它/也不像是上帝/许给的天国乐土 D.我们/在它上面/默默地受难、遭灾 ★解析:它/也不像是/上帝许给的天国乐土 答案:C 8.阿赫马托娃, (国别)作家,作品有《 》《 》等。 ★答案: 苏联 没有主角的长诗 光阴飞逝 【能力提升】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祖 国 土 [苏联]阿赫马托娃 我们不用护身香囊把它带在胸口, 也不用激情的诗为它放声痛哭, 它不给我们苦味的梦增添苦楚, 它也不像是上帝许给的天国乐土。 我们心中不知它的价值存在, 我们也没想拿它来进行买卖, 我们在它上面默默地受难、遭灾, 我们甚至从不记起它的存在。 是的,对我们,这是套鞋上的污泥, 是的,对我们,这是牙齿间的砂砾, 我们把它践踏蹂躏,磨成齑粉—— 这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 但我们都躺进它的怀里,和它化为一体, 因此才不拘礼节地称呼它:“自己的土地。” 9. 诗的前八行写出了一般人对土地的态度,这是一种怎样的态度?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 ★参考答案:人们对脚下的土地总是很不在意,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明土地这一祖国的象征常常被人们忽略,并为下文抒发爱国之情埋下伏笔。 10. 为什么要“不拘礼节”的称呼土地为“自己的土地”? 答: ★参考答案:因为诗人已经和土地融为一体,土地已是属于自己的一部分,一切礼节反而是疏远的表现,用“不拘礼节”更能体现作者对土地的亲切感。 11. 明明是在抒发自己对“祖国土”的热爱之情,而诗篇却用大量诗行写“祖国土”的普通与卑微,为什么这样写? 答: ★参考答案:开篇大量诗行渲染了一种氛围,“祖国土”是普通而又普通卑微而又卑微,同时也含蓄委婉地写出了祖国土的命运。而只有强化这种情感体验,才能使最后两句的抒情有所依托,在背景的反差中达到高潮。 12. 概括本诗的思想内容。 答: ★参考答案:祖国是“自己的土地”,尽管祖国的土地可能贫瘠,祖国也可能不会给自己带来多少益处,但一个人的一切,包括性格、命运、情感甚至生命,永远是与祖国紧密相关的。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13.汪国真是当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文字浅显而意境深远,一度在大中学生中广为流传。这首诗通篇用两种不同心态的________,来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对比 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14.这首诗共四节,从结构上看前三节是___________关系,最后一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并列 总结全诗,点明主旨 15.第三节诗中,“寒风冷雨”指的是__________,“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请用自己的话,阐释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挫折阻力等 既然我们选定了人生的目标,那么我们要做的只能是永远向前,决不回头。 16.读了这首诗,你觉得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生命? 答: ★参考答案:热爱生命,不计结果,不畏风雨。(意思对亦可) 【语言运用】 17. 仿写诗句: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我原想捧起一朵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18. 下面是鲁迅小说《药》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字。 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慢头。 点评: ★参考答案:坟墓像馒头的比喻,把贫与富、死与生的尖锐对立揭示得多么深刻、多么意味深长啊! 19. 用“……使……”这种句式概括下文说到的与气候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对世界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不超过25个字) 19世纪以来,世界平均气温已经升高0.7摄氏度。研究显示,温度升高会使作物产量减少。在低纬度地区,气温即使升高1~2摄氏度,都有可能导致作物减产。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候较为凉爽,如果气温升高3摄氏度,再加上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倒有可能增加大米和小麦的产量。可是这些地区由于降雨方式的改变和污染造成普遍缺水,就使得这点好处荡然无存。此外,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污染物与光发生作用在地球表面生成的臭氧含量增加,也会明显降低作物产量。 答: ★参考答案:气温升高、普遍缺水、臭氧增加将使世界作物减产。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