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永和高中2014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
|
作者:zsyjkpa1234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4-16 |
永和高中2013—2014学年度下期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
第Ⅰ卷 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在哪里 李建永
我们所谓当下文化的全部意义,就体现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和活动中,以及大大小小的事情里。举手投足是文化,待人接物是文化,企业形象是文化,机关作风是文化,社会改革是文化,制度创新是文化。有一段时间,国外的一个著名电子品牌在国内风靡一时,但我却对之大泼凉水,并断言其不久便会衰微。原因很简单——以它的手机产品为例,在没有什么重大技术创新的情况下,每添加或者修改一个小小的细节,都要批量生产并加价销售。如今这个品牌真的开始衰落了。不是我在恶意唱衰它,它的衰落就蕴含在其营销策略和企业文化中。《吕氏春秋•义赏》说得好:“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同样,一切以偷奸取巧、以邻为壑、杀鸡取卵、饮鸩止渴为经营理念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什么机构,都是不可能持续发展下去的。
历史越是古老悠久,文化便越是深邃悠长。文化是一条激荡在人类历史中湍流不息的长河。《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文献”之“献”古作“贤”讲,所谓无贤不成礼;现在则不妨把它当成文献典籍来解。只有历史留存下来的文献典籍,才能作为文化曾经存在的凭证和依据。我们说起郡县制,即有《史记•秦始皇本纪》述其原委;我们谈到科举制,亦有《隋书•高祖纪》叙其肇始。我国传统文化历来讲究“修齐治平”,诸如我们今天常说的“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最早分别见于《管子•霸言》和《晏子春秋》,属于政治文化的“治平”范畴;稍微生僻的“以身为本”和“以仁为本”,较早亦分别出自《大戴札记•子张问入官》和《三国志•魏书•钟会传》,属于修身文化之“修齐”范围。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即使是 | |
| 标题: |
河南省永和高中2014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
| 文件大小: |
42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zsyjkpa1234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