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重点中学2014届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4-23 |
安徽芜湖市重点中学2014届高三联考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未来新闻的知识形态 王晨瑶 ①毫无疑问,新闻首先得是“新”的。在大多数语言中,新闻一词都有“新”( new)这样的基础性词义。新闻如何才能是“新”的?现代新闻业对此的回答是:时间轴上的新近是新闻之所以“新”的首要考量,离“现在”越近,就越“新”。陆定一所作的“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的定义精准地概括了现代新闻在知识形态上的本质特征,即新闻是在时间上关于现在的事实性知识。 ②以时间性的“新近”作为新闻之为“新”的标准,看上去天经地义,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在知识形态上对“新”的界定是建构的产物。为了向受众稳定地提供新闻产品,新闻界不得不以对线性时间的恪守来彰显“新”,即便有些事件在社会层面没有什幺“新意”,但它是“新近”发生的,也就具有了成为新闻的合法性。正如研究者TerhiRantanen所说,“很有可能,事件有时是‘旧’的,但是出版商和叙述行为便得它‘新’了,成了新闻”。新闻在时间上的紧迫性不仅塑造了现代新闻的文本形式,而且塑造了现代新闻业和新闻从业者的一些结构性特征。 ③现代新闻在知识形态上与线性时间赛跑的特征,有可能在未来发生结构性的转变。未来新闻中的时间将超越单一的线性时间标准,变成非线性时间。首先,传播技术的进步,使得新闻可以轻松满足线性时间的要求。在“直播”技术普及之后,新闻报道与事件在时间上同步已经不再是梦想。仅以时间性为“新”,不能满足未来新闻的需要。其次,受众的受行为不再受制于线性时间。对于受众来说,新闻从河流变成了海洋。网络永远都“开着”,用户不再需要跟随广播或电视的播出时间或日报的发行时间,他们可以从任何时间开始阅读网络上的新闻。新闻变得没有时间性了,因为它适用于所有的时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网络的海量空间和超文本链接,赋予了新闻超越线性时间的可能。比如一起新近发生的校园投毒案可能会勾连起二十年前发生的另一起投毒案,并使后者成为新闻。网络的非线性在于它更容易打捞那些已经成为历史的事件,更容易穿越时间并在事件与事件之间形成互文关系,这就使得未来新闻有能力把不同时间的事实性知识“结构”成新闻,以满足当下社会对真相的需要。 ④当然,传统新闻并没有完全忽略这一点,但正如前所说,在与线性时间的赛跑中,很多新闻最终成了有头无尾的“断头新闻”。新闻业不断产生热点,但对社会关于这一时代的事实性知识的需求反倒无法很好地满足,而超越了线性时间的未来新闻,在这一领域会有更大的作为。 (选自《新华文摘》2014年第3期,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对第②段画线句子意义与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标题: |
安徽省芜湖市重点中学2014届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
| 文件大小: |
20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