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4届高三“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5-09 |
安徽怀远一中蒙城一中淮南一中颍上一中2014届高三“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资本论》研究的“当代”视角省思 聂锦芳 在我看来,对于《资本论》研究而言,“当代”确实是一个特定的视角,以此为基点当然可以“激活”文本中一些过去关注不够乃至被忽略、被遮蔽的思想;然而如果不注意限度和界域,它又会造成一种新的“片面”,致使另外一些思想被忽略、被遮蔽;时易世变,到那时我们又必须回过头去反复“折腾”文本——这样,不同阶段的研究之间就只有否定、“断裂”而少有传承和积累。 比如说,过去冷战时期,在对《资本论》主旨思想的阐释和概括中,我们特别强调的是:它对“资本”本性的揭露和资本主义残酷剥削制度的批判,它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革命的指导作用,将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资本论》的逻辑”,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的论证,等等。而现在身处全球化时代,很多论者又从中读出:资本本性的二重性、劳动与资本关系的调整和变化、“资本的逻辑”及其结构化特征,对国家与市场关系和“虚拟资本”的新思考,等等。这样,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思潮的转换,《资本论》研究成为一种“时尚化”追求,而缺少了科学性、客观性和恒定性。 究其实,在上述两种不同时间段的讨论中,阐释的观点相异但研究方式却是一致的。即都不是从文本本身出发去勾勒问题,阐释思想,而是从时代“问题”出发去观照文本。而作为研究出发点的问题,并不自文本中来,而是在研究者介入文本之前就摆在那里了,它们一般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当代社会实践中的所谓重大问题,二是目前流行的社会思潮或哲学观念,三是研究者个人感兴趣的问题或者自己创设的观点。由于解读者研究《资本论》的目的,不是为了或者不仅仅是为了弄清马克思文本及其思想的原始状况,而首先在于寻找对现有问题的说明、解释和论证,这就自然会使得解读者在解读时省略文本研究的许多必要步骤。比如,他一般不会对《资本论》的全部著述做通盘考虑,特别是那些散乱的 | |
| 标题: |
安徽省2014届高三“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
| 文件大小: |
16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