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六年级下 >>
《竹石》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6-08


《竹石》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郑燮的《竹石》,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3.了解诗人郑燮,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重点 :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难点 :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发现我们漓江边用来防水土流失而种得最多的植物是什么吗? (竹子)除了江边还有那里也可以 呢?请看下图。(展示2-6幅的幻灯)
2 .观察比较竹子的样子和生长环境
你觉得那个地方的竹子生命力最顽强?(学生讨论)
我们古代有一个的大书画家也觉得长在石头上的竹子生命力最顽强。你们想进一步了解他是谁吗?
3 .说到诗人郑燮,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你想了解郑板桥的故事吗?
4.请品味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展示幻灯7)
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
5.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
二、指导朗读
1.学生先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展示幻灯8)先听读——跟领读——齐读,感受诗中抑扬顿挫的读法。
3.抽一个同学到小黑板用斜线画出停顿。指导读准节奏。(二二一二停顿)
4.请个别读再抽同学评价。请男女分开读,比一比效果。
三、理解诗题。
板书:竹石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四、集体交流,理解诗意。边分析边打板书(幻灯9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
1.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抓住一个“咬” 字,想象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你还能想到用其他词来形容吗?(如“抓、攀”等。)
“咬”:像用牙齿咬住一样,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咬定: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
2.学生朗读诗句老师边画山、竹表现其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
(二)“立根原在破岩中”
1.理解“ 立:站立,扎根。立根(把根扎在……)”。
讨论交流:“破岩”是什么?体会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破岩:山岩的裂缝处。
2.通过朗读表现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3.把一、二两句诗联系起来读,你又读懂了什么?
欣赏《竹石图》(幻灯6和5)
初步感受竹子坚韧顽强的精神,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在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读读议议,展开想象,再现竹子牢牢扎根在山石间,不怕艰险、顽强生长的情景,深入体会竹子坚韧顽强的品质。
(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
4.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立根破岩、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坚韧不拔。)
5.朗读,读出竹子的坚韧。
6.读着读着,你对这样的竹子产生了怎样的感情?(肃然起敬。)
7.朗读,读出对竹子的崇敬之情。    
8.这两句诗中用了一个“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立根原在破岩中”表明了劲竹对生活条件并没有过高的要求,显示出它的生命力极强。
9.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碎的山岩之中。
(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请自读诗句给这两句诗找出多音字在书上注音,并理解。
“磨”是读mò  “磨——磨砺、磨难、困难” “还”是 读  hái“还是”
 “劲”也是多音字在此处是形容词只有读作“jìng”才符合作者的真实意图。“劲”指竹子“挺拔有力、威武挺立”
 “坚”是“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意思,坚劲:坚定强劲。击:打击  任:任凭。   任尔:随你。尔,你。
2.竹子不屈服于哪些?在交流中理解“千磨万击” “东西南北风”
3.想象竹子遇到的磨难、打击,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这两句进一步写出了恶劣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以及它不屈不挠的精神。“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无数的磨难,恶劣的环境。面临着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5.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的磨难仍然坚挺,不管你从何方刮来什么风。
(四)看板书小结。
(五)看课件12填空.
五、想意境,悟诗情,总结升华。
 (1)在你的生活中,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展示幻灯11)
(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小学生现在也要像竹子扎根一样把文化知识的基础打牢固,将来长大了才能经得起社会各行业的磨练,才能有顽强的拼搏精神)
(2)诗人喜欢竹子吗?为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作者非常喜欢竹子。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劲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寓意十分深刻。这首诗借物喻人。通过咏诵立根破岩之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3)以诗人的身份,怀着对劲竹的敬佩之情朗诵全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把自己想象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指明学生回答)
(4) 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然后跟课件10歌唱诗。
(5).请学生互相考一下你对诗意的理解。(可前后也可以四人小组)
六、拓展
 1.阅读郑燮另一首写竹子的诗:
清 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2.说说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课文是也是借物喻人的?(《石灰吟》《左公柳》)
3.哪些课文中是写什么人也很有骨气。(《詹天佑》)
六、布置作业。
1.在采集本上用简笔画画一画你心中的竹子,并在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或抄写。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有关写竹的诗句或像文人墨客们那样爱竹,请你也来赞一赞竹子吧!想好之后写下来。
2.假如郑燮还活着,他现在走到你身边,你会对他说什么?怎样跟他交朋友?写一段话。
3.搜集有关咏竹的诗句。
补充资料,把课外的学习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厚实”起来。而且诗人的生平与他诗作蕴涵的精神一脉相承,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
 
板书:
竹 石
 
                                               ( 清  ) 郑燮
                   
 
咬定      不放松            坚定    顽强
立根      破岩中     
千磨      还坚劲            骨气   不能随风倒。
任尔      南北风        
借物喻人  咏物明志
 
《竹石》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后,我细细思考:我有何收获?我的成功之处或失败之处在哪儿?我还可怎样做会更好?我一直认为: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我对《竹石》这节课的教学进行了自我反思。
一、用真心用智慧渗透课堂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唤醒学生的智慧和情感,在唤醒学生心中感情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思考,关注学生现在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未来;所以我的课中有学生诗意的解读、独有的感悟、丰富的想象、快乐的创作……智慧在课堂中轻吟浅唱。而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当我看到《竹石》这首诗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这首诗由浅入深完成“尊重文本”到“超越文本”的过程,如何把文本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教学时,我设计了三个步骤:“原境之读”、“意境之读”、“心境之读”。我想让孩子们由读懂原意到读出想象的意境,再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身边似“竹”的人,最后学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原境之读”时,孩子们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挑战读、齐读等不同方式对诗歌有了大概了解。其中有一女生在评价一男生读时讲“他的节奏不太准确,语气也不是很好”;我就启发“你来挑战他,好吗?”结果,这女生读得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我问:“为什么这样读?”“因为这首诗中的竹是刚劲挺拔的!”听到这学生的回答,教室里顿时想起一阵掌声。之后,我又启发全班学生思考“从哪些词可以读出它的刚劲挺拔?”“坚劲、任尔”……学生在读的基础上互相讨论,通过抓重点词等方法,用心感受、很快就体会了诗意。这样教学,教师不用一字一句肢解诗意,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讨论,便能很快自悟出诗意。
“意境之读”、“心境之读”时我想让学生深挖教材,让学生充满想象,让课堂充满智慧……于是我设计了“假如你是那棵竹子,你会对青山或岩石说什么?”“你是岩石缝中的竹子,面对风雨你又会说什么?”“我们身边有没有像竹子似的人,你能说说吗?”这三个问题。也许我的问题问的太突然;也许是学生们对知识理解的不深,这些问题太难;也许是学生们还没放松,不敢说……真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我调整好心态,不断启发,不断鼓励,效果还是不太好。我清楚:诗歌教学必须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想说、敢说、主动说;这样,智慧才会在课堂里自由流淌。我想:其实,公开课的效果,除了取决于执教者的设计和水平,更多的精彩应该是来自学生的学识水平、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公开课的精彩应是学生的精彩、平时训练的精彩。
二、易碎的课堂
仔细想来,课堂效果是由多种因素制约。其实,这堂课上我想把我的教育思想完全体现出来,最后顾此失彼。一堂设计比较精彩的课,因为大多数学生有些紧张,因为我害怕没有新意,而成了易碎的课堂。
 语文是语言文字,文字是有呼吸的,有情感的,有体温的。文字应用心吟诵。“原境之读”时,让学生读了,但还是读的太少。“诵读”是语文学习之本,“诵到极致就是说”,诵读理解之后自然有话可说了。我失落了学生,没有给学生“尽情吟诵”的时间。
诗歌教学,我课件间、教具,创设情境,让学生用心灵去感受。“意境之读”时,我虽借助了图片,自己口头演示了诵读但学生的思维还是没调动起,想象能力还是没有激活。其实,这时,我应积极地、快速地调整自己的思路去适应学生。让学生自己读,自己边想象边画《竹石》图,用足够时间引导他们创作,他们的画上可加狂风暴雨,甚至可加坚强的竹子的语言……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后发现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提问解疑。可引导学生互评画,根据画引导学生提问,这样,学生才会学得有张有驰,才会表现出他们的灵性和创造力。没有给学生“质疑”的时间,评价的时间这是一大遗憾。
其实,“课堂是学生的”,作为教师,我们都清楚,但作为公开课的执教者,应该更清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在乎公开课的成败,在乎学生的真学习、真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失落学生,才会根据学情调整教学设计,这课堂才是永远的精彩。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郑燮《竹石》原文及赏析
《竹石》mp3音频朗读
《竹石》教案7
《竹石》教学设计6
《竹石》教学设计5
《竹石》教案4
《竹石》教案3
《竹石》导学案
《竹石》视频素材
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ppt课件2
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ppt课件1
《竹石》说课稿
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教案1
《竹石》教学反思
《竹石》教学设计2
《竹石》ppt课件3
《竹石》ppt课件2
《竹石》ppt课件1
《竹石》flash课件1
古诗三首《墨梅》《石灰吟》《竹石》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