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谁?我是谁?——言语行为中的称呼》教案1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8-11 |
第四单元 你是谁?我是谁?
——言语行为中的称呼(教案一)
教师寄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放马,易放难收。
一、学习目标
1、称呼的定义及分类
2、熟练使用尊称、谦称、昵称、恶称
二、重点难点
1. 区分尊称、谦称、昵称、恶称。
2.影响称呼的几个因素。
探究领悟
1.什么是称呼?有哪些分类?
点拨 称呼有两个彼此相关的含义:一个是指在语言生活中,用来表示说话各方彼此关系的名称,这又叫称呼语,另一个就是指使用称呼语的行为,又叫“称呼行为”。
(1)根据与说话人的关系,称呼可以分为对称、自称和他称。
(2)根据与说话现场的关系,称呼可以分为面称和背称。
(3)根据与说话人情感的关系,称呼可以分为尊称、谦称、昵称、恶称。
(4)称语还有口语称呼和书面称呼的区别。
2、具体的对话中,每一次都要出现称呼吗?
点拨不需要。不过不出现称呼语不等于没有进行角色的定位,不过,这时的角色定位借助的是没有出现称呼语的称呼,这种形式既可以反映一种无须客套、不拘形迹的亲密关系,也可能是一种居高临下、目中无人的俯视关系。
3.影响称呼的几个因素是什么?
点拨 (1)称呼要合乎自己的目的。
(2)称呼要合乎此时此刻自己与对方的身份。
(3)称呼要注意彼此的社会地位。
(4)称呼要注意彼此的社会距离。
(5)称呼要注意彼此的情感态度。
4.打招呼有哪些方式?
点拨 (1)称呼式。打招呼首先要用称呼,而称呼用语是随着说话者之间关系的性质变化的.比较典型的称呼方式有尊称、泛称和谦称。
在社交场合,要避免两种不正当的称呼语:一是避免变专称为泛称。‘如“师傅”一词原是对手艺人的称呼,但在学校、报社、医院还是称“老师”“记者”“医生”这些专称为好;二是避免变褒称为贬称。社交场合要杜绝粗鄙的贬称,而多用礼貌的褒称。
(2)寒暄式。寒暄是社会交往中双方见面时以天气冷暖、生活琐事及相互问候为内容的应酬话。目的在于沟通感情、创造和谐气氛。常见的寒暄有三类:
第一类是问候型。如“您好!”“去哪儿?”。
第二类是攀认型。如“我曾在那所大学进修过,说起来咱们还是校友呢! | |
| 标题: |
《你是谁?我是谁?——言语行为中的称呼》教案1 |
| 文件大小: |
12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