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学反思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5-01-03 |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教学反思
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相结合的手法,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在引导学生感悟时,我想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第一段入手,从第一段的句子中发现维也纳森林的特点有:面积广、景色美、作用大。然后让学生在下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来映照这些特点。出发点是好的,但在课堂上,由于设计的仓促,把第一自然段中的作用大,漏掉了,学生从文中找到句子后没能再次将主题扣回到归纳好的特点上。课堂上我的导语不能及时跟进,影响了整体的效果,与自己预想的效果相差较远。实际回答的过程中,我忽略了学生本身的要求,总感觉是在牵着学生走。同时,这是一篇注重人文关怀的文质兼美的散文,所以我比较侧重于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会感悟、能够感悟。结果只匆匆读了一遍课文就要求学生用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这就造成一种不良的倾向:学生只是匆匆读过一遍课文,句子还未读通,就让学生概括内容,这就造成课堂上潜能生的“默默无语”。
我觉得我在语文课上做得最不到位的就是不能真正的放手,《语文课程标准》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总是怕学生学得不够到位,因此在上课时,总是不断的加以提示、引导,希望让学生学得更扎实,更充分些。其实这样的行为,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造成学生思维的凝固。在这节课中我就是不敢大胆地放开手,从头到尾并没有把太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从而不能使学生在对课文达到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尽情地把自己的想法释放出来。其实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做到重感悟、抓实效。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