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七年级上(初一上) >>综合复习 >>
苏教版七年级(上)部分古诗鉴赏练习
作者:sqj8585  上传者:admin  日期:15-03-03


(一)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答: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 “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答: 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妙在”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答:“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在诗人的笔下,既是美景,也是哲理。
 
(二)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 诗人题咏历史上的重大题材,却从“折戟”写起,这是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答:这是由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2.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文中“东风”指的是什么事?
答:赤壁之战(火烧赤壁)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思路非常奇特,作简要分析答:诗人没有从正面评论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就不能纵火,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这种可能出现的结局,竺人也没直说,而是别出心裁地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这种构思也非常巧妙。
(三)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潇潇 一作:萧萧)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这首词体现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体现了词人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2.唐代诗人白居易《醉歌》中有“听唱黄鸡与白日”句,意思是说,黄鸡催晓,白日西落,时光流逝,人生易老。苏轼在这里却说“休将白发唱黄鸡”,怎样理解?
答:苏轼在这里说“休将白发唱黄鸡”,是反用其意,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四)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本诗用字朴实、简洁、凝练,请“树栖鸦”三字为例说说你的理解。
答:“树栖鸦”三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2.赏析“冷露无声湿桂花”。
答;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点题之笔。“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3.后人对王建的炼字的功夫十分推崇,请你以一个“落”为例品味它的妙处,并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
答:“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表达出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答: 想到月宫中去又怕承受不住寒冷的矛盾心理。 
2. “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
答:怨恨。“恨”的内容可能是亲人的离别、人生的孤独等等。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 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也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机勃勃的早春之景的喜爱之情。
 
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句诗?
答:用比喻,写早春之景,用“如酥”为喻,突出春雨的可贵,草因雨而绿,小雨中的草色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绿,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富有生机。
 
3. 诗的后两句议论,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或者怎样理解后两句诗?)
答: 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早春的可爱。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远远胜过晚春满城处处是烟柳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七)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反衬出夜色之静,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表现了诗人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2. 用自己的话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答: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惊鹊”和“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  往。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苏教版七年级(上)综合练习(1-3单元)
苏教版七年级(上)作家与作品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复习题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文言文阅读复习训练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词语复习专题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文言文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背诵默写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三)----文学常识、课文内容整体理解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二)——四字词语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一)——生字词归类
七年级仿写训练ppt课件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训练
苏教版七年级(上)期末字音字形词语复习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终基础巩固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赏析ppt课件
苏教版七年级(上)文学常识、课文内容整体理解
苏教版七年级(上)名句默写
苏教版七年级(上)字词整理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预习测试卷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背诵内容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古诗文默写填空训练题
苏教版七年级(上)古诗词鉴赏复习ppt课件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练考题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字词复习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古诗文默写填空
初一语文病句修改训练大全及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古诗文背诵竞赛
江苏国标版七年级上册《早读课本》文言文期中复习
小升初语文衔接小测试
苏教版七年级(上)新语文读本练习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
灌南华侨双语学校七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病句修改)
苏教版七年级(上)国庆长假练习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诗词默写复习资料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学习与练习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一二单元文言文试题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专项练习--修改病句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讲义(名著导读)
王嘴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册语文寒假作业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练习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易读错写错音节选编
苏教版七年级(上)期中语文复习——字音专项(第三单元生字词)
苏教版七年级(上)期中语文复习——字音专项(第二单元生字词)
苏教版七年级(上)期中语文复习——字音专项(第一单元生字词)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