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江西省 >>
江西省吉安四校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5-03-18



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置身市场经济时代的诗人所秉持的立场,似乎必然站在对抗和反叛的位置上,否则,只有向世俗缴械投降。对抗和反叛,导致远离主流退出中心,处于边缘和角落,当代诗歌的卑微身份与尴尬处境就这样被认定。总之,末日情绪在诗歌领域滋长蔓延,并像传染病一样扩散到整个文学界,至少在表象上是这样。
  但从本质上说,诗歌的现状似乎还没有那么悲观和可怕。首先,诗歌的飞翔属性决定了她不可能遁形匿迹,总能在时代或隐或显或大或小的空间中顽强地生存,正如飞翔的云雀比靠近人群的鹦鹉更自由更安全一样。其次,即使在西方,由工业社会进入后工业社会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诗歌也并没有死亡与失踪。恰恰相反,二十世纪是世界性的伟大诗人接连出现的时代,从艾略特、叶芝到布罗茨基、帕斯等,二十世纪前十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人占了近乎一半。实践表明,诗与诗人的存在并不选择或依赖于所处的时代。正如有论者提出的,从艺术永远抗拒与超越着平庸现实的意义上讲,可能“诗人在民主社会、贵族社会、共和国、绝对或温和君主国中都各得其所”。从另一个角度看,市场经济的冲击解除了诗歌身上的部分绳索,假如不在意经济活动所造成的不平衡压力,一个不依附于权力话语的诗人的处境与状态,无疑要更加惬意舒畅、平实自然。
  工业化或后工业化时代,没有某种权力强迫以生产成批产品的方式来生产诗人与诗歌。由于现实焦虑感往往最先呈现于诗歌作品中,因此少数意识到与表达出思想的诗人,犹如人类这一巨大有机体清醒的头脑部分,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这些诗人成为现代社会的精神英雄。后工业化时代,信息与技术导致实用主义高度泛滥,扼制了人的思辨的自由,譬如世界在某种程度上被广告、影视、画报、大众摄影所图象化,消解了多重启示的形象性;广泛流行的、庸俗的艺术显示出机械化与商业化,但从个别、具体的角度认知,机器与科学又给人的思辨以更大的自由,换言之,信息与技术给诗歌对现实的体验与表达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从构成、犹疑、追问等词汇中,就能感受到强烈的现代诗性意味,特别是从后现代诗歌艺术的无中心、多元、任意性等,完全可以体会到诗与诗人天然的独立与创造的秉性。所以不难理解,诗歌在表象上并不由多数群体来体现,只由少数个人获得与完成。现实也许对于一个诗人是苛刻的,一个诗人能够用平常的方法解决衣食问题,在这个基础之上,他也就不再被世俗理念所遮蔽,不再被庸常思维所左右。
从诗的本体立场出发,当下诗歌应在的位置与实在的位置已经接近契合。有论者曾提出诗歌相对物性与大众现实的“自觉游离”,寻求边缘生存的真实性和彻底性,并引用但丁《神曲》中的“地狱第一圈,即候判所”来比喻这种边缘性生存的状态。“在这里,有许多人,都是眼光平正,富有威权的神气;他们说话少而声调柔和……”也许真的没有必要喋喋不休地哀叹和鼓噪,边缘性可能正是诗歌的最佳生存状态。
  时代的迁变为诗歌挽留了最后一群赤子。诗歌的腹地还有一些踽踽独行的人,这些混迹于民间的诗者,在为语言保留着不轻易示人的族谱。这匿于滚滚红尘的王者,与书籍约谈密谋,操持古老的审美约定,在星光下结构活动的句子,构建美文的保留区,坚守当代汉语中灵泛的家园。这是一种虔诚、一种追诉、一种期许、一种怦然心动的快慰。澄明的诗境像悬于夜空的圆月,清朗、细腻、洁净,需要摒弃杂念悉心体会,就像抚摸自己最初的皮肤,纯粹、柔弱、敏感如弦。
  对一个现代社会中的人来说,要真正触到诗歌的翅翼,感受与领会到她的力量,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事情已是这样,事情本应是这样。
1.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诗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二十世纪前十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诗人占了近乎一半,这表明诗歌的存在并不选择或依赖所处的时代。
B.没有某种权力能够在工业化或后工业化时代强迫以生产成批产品的方式来生产诗人与诗歌。
C.从诗的本位立场出发,当下诗歌应在的位置已经与实在的位置接近契合,诗歌处于一种边缘生存的状态,这说明边缘性正是诗歌的最佳生存状态。
D.诗人在解决了衣食问题后,他就可以不再为世俗理念所蒙蔽,不再为庸常思维所左右。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指出诗人站在对抗和反叛的位置上来抗争世俗是十分必然的,从而得出了当代诗歌拥有卑微的身份与处于尴尬的处境的结论。
B.其实诗歌的现状似乎还没有那么悲观和可怕,市场经济的冲击倒是解除了诗歌身上的部分绳索。
C. 现实生活中,广泛流行的、庸俗的艺术虽然带有机械化与商业化特点,但从个别、具体的角度认知,信息与技术给诗歌对现实的体验与表达提供了重要依据。
D.文章结尾处的“事情已是这样,事情本应是这样”中的“这样”指的是一个现代社会中的人很难真正触及到诗歌的翅翼,也很难感受与领会到诗歌的力量。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末日情绪在诗歌领域滋长蔓延,并像传染病一样扩散到整个文学界,这是一部分人的忧虑所在,而作者不在其中。
B.诗歌身上的部分绳索被解除了,必然使不依附于权力话语的诗人的处境与状态,变得更加惬意舒畅、平实自然。
C.后工业化时代,信息与技术的发展导致实用主义高度泛滥,但没有扼制人的思辨的自由,所以给诗歌对现实的体验与表达提供了重要依据。
D.时代的变迁为诗歌挽留了最后一群赤子,他们踽踽独行,坚守在当代汉语灵泛的家园中,但已没有后继者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标题: 江西省吉安四校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文件大小: 189K
文件格式: rar
作者: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2年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全国乙卷)
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乙卷)
2022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八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江西省新八校202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2022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测试卷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九江市2022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西省202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2022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2022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年江西省上饶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九江市2022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西省八校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九江市2022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赣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西省2022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九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九江市2021年第二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江西省红色七校202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六校2021届高三年级1月份联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临川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021届江西省临川市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宜春市2020届高三初模考试语文试卷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逐题详解
2020年高考真题(全国I卷)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年全国卷I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图片版)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西省赣州市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2020年高三下学期周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红色七校2020届高三5月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三)
赣粤湘三省六校2020届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九江市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九江市十校2020届高三下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四校联盟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宜春市2020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赣州市2020届高三1月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江西省赣州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