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制台见洋人》教学设计2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04-24


《制台见洋人》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制台言行的刻画鞭挞了其崇洋媚外的丑恶嘴脸,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 能够把握人物的基本特征,认识人物性格产生的时代背景。 
3. 在阅读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体会文章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点拨、引导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清末谴责小说)
二. 简介作者、作品及时代背景
1.李宝嘉(1867~1906),晚清小说家。又名宝凯,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笔名游戏主人、讴歌变俗人等。祖籍江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市),咸丰年间,迁居山东。李宝嘉3岁丧父,随母亲与堂伯父李翼清一家合住。李翼清在山东历任知县、同知、知府等职。宝嘉受堂伯父抚养教育,擅长八股诗赋,能书画篆刻,多才多艺。光绪十八年(1892)李翼清辞官归籍,宝嘉一家也跟从由山东返回常州。乡居期间,曾从传教士学习英文;并考中秀才。光绪二十二年(1896)到上海,先编撰《指南报》,次年五月创办《游戏报》,并设“文社”。光绪二十七年(1901),他将《游戏报》转让,另办《世界繁华报》。这些报纸是中国小报的鼻祖,它“假游戏之说,以隐寓劝惩”(《论〈游戏报〉之本意》),虽然谈风月,说勾栏,载社会新闻,但也嘲骂腐朽的官僚买办,暴露社会种种黑暗,为创作谴责小说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光绪二十九年(1903),应商务印书馆之聘,主编《绣像小说》半月刊。上海的10年间,因戊戌变法、庚子事变等重大事件,他不满意清王朝的腐败,帝国主义的侵略,以痛哭之笔,写嬉笑怒骂之文,一面办报,一面从事小说创作。作者在小说《活地狱》的“楔子”里有诗说:“世界昏昏成黑暗,未知何日放光明;书生一掬伤时泪,誓洒大千救众生。”他创作小说的目的在于揭露时弊,洗刷污浊,改进政治,推动社会进步。这是与他的社会改良主张一致的。他希望学习西方的文明与进步,“兴利的地方兴利,除弊的地方除弊,上补朝廷之失,下救社会之偏”,“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们潜移默化”,不赞成激进的改革,连变法维新也感到过激,至于民主革命更被斥为“破坏天理国法人情”(《文明小史》),这种想法,不仅是一种幻想,而且给他的创作带来局限。
.2.《官场现形记》是李宝嘉的代表作,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作品以官场为对象,着重揭露各种官僚的“龌龊卑鄙”“昏聩糊涂”(《官场现形记》),集中暴露晚清官场的污浊,吏治的败坏,统治集团的腐朽。
3. 时代背景。 鸦片战争以后,旧中国开始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帝国主义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迷梦,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一味退让,期望以割地赔款来求得一时苟安。对内则变本加厉,加剧对劳动人民的镇压和剥削,甚至以镇压人民的反帝斗争来换取帝国主义列强的欢心。课文中文制台就是这样一个满清统治阶 级的典型代表。
三.解决字词障碍
1、识记生字词
藩台、撩、禀见、翰林、瘪、恪、行栈、廊檐、截、蓦、六神无主、校场、辕门、衙署、骇、打岔、搁得住、懒怠、不肖、吁、排揎、安分、滋事、挟制、抚恤、了结、蓬、耽搁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
一言不合 捺翰林 恪遵功令 头绪繁多 排揎金玉之言
四、课文内容分析
1、正确划分本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1)总写文制台处理公务的原则。
第二部分(2-4)写藩台、淮安知府、巡捕见文制台的情景。
第三部分(5-7)写制台见洋人,学生斗洋人。
五、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内容中,文制台主要接见了几个人?他接见这几个人为什么态度不同?
文制台在第二部分内容中主要接见了三个人:淮安知府、巡捕和洋人。文制台对他们三个态度不同,是因为这三个人社会地位和背景不同。
2、文中有两处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摘出描写人物的语句,并分别说明它们的表现作用?
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多疑;佯惊问,奸诈。
3、巡捕禀报前后都挨了打,这反映了制台怎样的心态?
制台先打巡捕,反映了他对内专横、自我为大的心态;后打巡捕,表现了他恐洋惧洋、又不肯向属下认错的心态,既奴性十足,又恼羞成怒。
4、文制台认为自己是外交上的“老手”,很成功地把洋人打发起了,那么他是如何和洋人打交道的? 
制台和洋人打交道,就是不能得罪外国人,处处为外国人着想,同时也不要给自己惹麻烦。
5、本文表达了什么深刻的思想? 
制台对内对外的“双面人”嘴脸,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实。这一方面表明近代中国官场的黑暗,吏治的腐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帝国主义势力的入侵,给清朝政府和中国社会造成的巨大创伤。这种创伤,既使国家积弱积贫,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潭中越陷越深,也使国民、特别是上层官僚阶层的精神受到极大奴役。小说生动地描画了“官怕洋人,洋人怕百姓”这一社会怪圈,寄寓了社会改良的强烈愿望。
6、课文题目是“制台见洋人”,但课文中写“见洋人”的内容很少,你认为这个题目合适吗?为什么?
制台见洋人的内容虽少,但是却反映了制台本质和课文中心思想的重要部分,所谓“秤砣虽小压千斤”。所以现在这个题目是合适的。
7、本文写作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本文的主要特色是运用了讽刺和夸张两种手法。
作者把他所要鞭挞、谴责的对象作了放大、夸张处理,使其原形毕露,加大了讽刺的力量。此外,作者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叙事写人,最为典型的是制台对待同僚下属和对待洋人的不同态度,表现了他对内蛮横,对外卑躬屈膝的丑恶灵魂。用鲁迅的话说就是“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在对比描写中,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另外,小说的人物语言具有很强的口语性,活灵活现;人物心理活动细腻入微,真实可感。这些艺术特点,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六、布置作业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制台见洋人》表格式教案3
《制台见洋人》同步练习
《制台见洋人》导学案2
《制台见洋人》学案
《制台见洋人》ppt课件3
《制台见洋人》ppt课件2
李宝嘉《制台见洋人》原文阅读
《制台见洋人》ppt课件1
《制台见洋人》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