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新乡许昌2016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 文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常将猿猴连称。人们喜爱猿猴,不仅因它那似人的容貌、灵活的体态、滑稽的动作,还因古人将它视为长寿的象征。伴随长寿的是安详平和、生活幸福。 在中国古代文物中,常常可以看到生动传神的猿猴造型的艺术品。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的猿猴造型文物,是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小型泥塑,体高5厘米左右,所以仅塑出形体的大轮廓,不作细部刻画,古拙而生动。在出土的各种鸟兽塑像中间,以猿猴最引人注目——它昂首挺身坐地,一副傲然的神态,表明石河文化的原始艺术家,不仅掌握了猿猴的体质特征,而且达到了初步追求传神的境界。 进入青铜时代,猿猴造型仍是人们喜爱的艺术形象,在青铜文物中可以寻到它各式各样的身影。山西闻喜出土的青铜《刖人守囿车》,其盖上有一只立体塑的蹲猴。以猿猴造型作为青铜器装饰更为成功的例子,是出土于战国时中山王陵的《十五连盏铜灯》。这一时期西南地区的古代民族青铜文物中,也常有以猿猴造型为题材的艺术品。 青铜时代,也有很多利用猿猴的体态特征制作而成的实用美术品,其中最成功的要属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遗址出土的《银猿饰》。以猿伸臂作钩的造型构思,在汉代文物中多有体现,且更为生动实用。但是汉代猿猴造型中艺术水平最高的,还属甘肃武威东汉墓中出土的一些木雕像。在汉墓中发现的猿猴图像,除了写实的以外,也有一些寓意象征性的作品。例如将猴和马组合在一起,在画像石和陶俑中都出现有猿猴骑在马背的图像,其寓意为“马上封侯”,以企望官场升迁。 至迟到汉代,猴子已与十二辰中的“申”联系在一起,王充《论衡·物势篇》中就说过:“申,猴也。”这就形成了以动物形象表示的十二辰图像,也即至今还盛行的十二生肖,它们的图像后来经常出现在古代文物之中。最初的十二辰是写实的动物形象。稍后在隋墓中放置的十二生肖俑,形貌则由写实转向富于浪漫色彩的拟人化造型,并且穿上人类的袍服,塑成正襟端坐的姿态。到唐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