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有的人》教案10
作者:zhaowei7240  上传者:zhaowei7240  日期:16-10-24


这是我参加市级公开教学的教案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25、《有的人》教案
                         巢湖市柘皋中心学校      赵卫
教学目标
  1、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   
  2、了解诗歌语言的一般特点。  
  3、认识本诗所表达的活与死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教学方法和要求 
  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 
  2、通过读,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3、把较难懂的内容(第三、第六、第七节)讲清楚,讲透彻。 
教学重点 
  1、理解对比的写法。 
  2、体会用诗讲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对比和照应的运用。
课时安排和教具使用
  1课时      班班通设备和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凝练、通俗的语言写了对于生和死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的态度和表现,抒发了作者由此而发的感受,以此来纪念鲁迅以及以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二、作家简介和写作背景
    臧克家,生于1905年,是我国\'五四\'运动以来最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一直受到人民的喜爱和欢迎。 
    1949年全国解放后,藏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三、解题    
  “有的人”这个题目包含了诗中所写的两种人:即作者歌颂、赞美的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作者揭露、批判的是一切反动派。联系诗的副标题,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以歌颂、赞美为主旋律的。这苜诗主要采用对比的写法,也就是把揭露和批判作为歌颂与赞美的一种反衬,在鲜明的对比中,抒发作者的感情。 
四、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播放朗读视频)
   2•激疑和回答:找出文中能体现纪念鲁迅的诗句。
      学生作答,教师点评。
五、品读诗歌,理解内容。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说说这两句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 “死”字的不同含义。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躯壳活着,它们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第一个 “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一个 “死”宇却表达了作者的惋惜的怀念之情,第二个 \'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 \'活\'宇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2•这首诗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部分: 第1节是第一部分;第2、3、4节是第二部分;第5、6、7节是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感触最深的两点,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从对鲁迅虽死犹生的感受入手,提出了生与死的辩证观点。 
    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小结:从以上分析中,我们能够看出: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二、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分别进行解说和深入开掘,形成了以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抒情主线。 
    3•这首诗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的每一节一反一正对比,使正反面人物对立得更为鲜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①生死价值的对比。 
    第l小节中,前一个\'活着\'指人还在社会上生活,\'死了\'是指其精神已死。后一个\'死了\'是指人已离开人世,\'活着\'是指其精神不死。反动统治者\'活着\',不过是行尸走肉,毫无价值;革命者 \'死了\',却虽死犹生,精神永存。 
    ②对待人民群众态度的对比。 
    第2一4小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A•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B•不知羞耻地为自己歌功颂德,妄想\'流芳万世\';C•残害人民,养肥自己。 
    诗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A•\'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B•\'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意思是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C•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③人民群众对两种人态度的对比。 
     第5一7小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A•\'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B•\'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C•\'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诗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人的称颂:A•\'永远记住他\';B•\'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C•\'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 
     通过以上3种对比,反映了两个对立阶级不同的人生观,显示了人民群众强烈的爱与憎,从而很好地突出了诗的主题。) 
六、精读诗歌,体会感情
 1、思考:作者对两类人分别有什么样的感情?你认为具体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 
 2、小组合作朗读要求:⑴用“/”给诗歌划分节奏,并用“.”标出重音。⑵对诗节作朗读分工。⑶朗读时注意抒发与诗歌内容相符的感情。
七、教学小结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完成《基训》(1.2)



                                                         2016年9月16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有的人》pptx课件(12页)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练习题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知识点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ppt课件16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文原文阅读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堂实录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说课稿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反思2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反思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3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2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同步练习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1
《有的人》教学设计2
《有的人》学案4
《有的人》导学案3
《有的人》教案9
六年级上《有的人》教案8
《有的人》mp4视频素材课文诵读
《有的人》教学案
《有的人》学案3
《有的人》导学案
《有的人》《梅岭三章》学案
《有的人》教学设计7
《有的人》课堂教学实录2
《有的人》教案6
《有的人》ppt课件1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ppt课件17
《有的人》学案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ppt课件16
《有的人》教学设计5
《有的人》ppt说课课件
《有的人》表格式教案(2课时)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原文阅读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ppt课件15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ppt课件14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ppt课件
《有的人》课堂实录2
《有的人》课堂实录
《有的人》说课稿
臧克家《有的人》flash朗读
《沁园春·雪》《咏树三首》《有的人》教案及练习
《有的人》ppt课件12
《有的人》综合能力训练
《有的人》综合能力测试题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