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中考复习教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 >>
现代文阅读技巧
作者:he2231511  上传者:he2231511  日期:16-11-13


1、具体答题方法
先审问题,再带着问题读文。
审清题意。回扣原文,按要求做题。
上下联系。要抓关键,缩小范围。
分析综合。找出有效信息,概括总结,提炼要点。找采分点,筛选文中信息,问什么答什么。
组织表达。书写要工整,避免错别字。
2、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本文通过——的故事。说明了(表达了)——。<本文通过了+主旨>
 
记叙文
1、字词含义:
  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一.修辞方法及作用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这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比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表达了—。
(1、明喻:像、好似2、暗喻:没有像,有一个字,是。例:黄河是母亲、是摇篮。3、借喻:把原来隐藏起来,例:摇篮滋养华夏民族,摇篮是指中国。)
 
2.拟人:这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拟人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____。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反问、设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6、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7、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8、引用
 
二.表达方式
 
1.记叙 2.议论 3.说明 4.描写 5.抒情
 
三、描写方法及作用
 
种类:
     (1)语言(对话)描写(2)动作描写(3)心理描写(4)外貌(肖像)描写
     (5)神态描写(6)细节描写(7)环境(景物)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XX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XX主题,渲染气氛。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环境(景物)描写及作用:
自然环境:点明交待了时间、地点、环境(社会环境:交待时间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了——心情,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文中的)
 
四、常见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及作用: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用分别如下: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铺垫:对行将来临的事物的衬托
作用:能突出主要人物、事件,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五、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句子)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  
1、题目的作用(含义):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引起读者兴趣。从本义、深层含义考虑
题目的理解:以XX为线索,体现了作者XX的思想感情,表达了XX,反映XX主题(情感)
2、首段作用    :
(1)环境(背景)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背景,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
3、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4、结尾的作用(这句话写了什么内容):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照应开头(标题)。<看与标题的关系,与内容的关系,与主旨的关系。>
 
六、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物:是一种象征,一个线索,围绕中心,体现XX主题。
 
七、词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和中性词。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中考复习试题汇编:非连阅读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22年济南市中考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16个常考题及答题模板
说明文知识点ppt课件
说明文知识点梳理ppt课件
说明文知识ppt课件
中考阅读题答题技巧之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中考复习专题:议论文必备知识梳理(均对应河北省)
中考复习专题:记叙文考点对应知识点(里面的年份均照应河北省)
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方法
初一说明文知识讲解ppt课件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33套答题公式
中考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要领)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模板
2022届北京市各区初三上期末议论文阅读汇编
提高能力阅读讲义(45页)
适合初中精选阅读及答案(382题)
初中记叙文、小说、散文文体知识表格化梳理
中考备考攻略之阅读专题训练:议论文阅读之论点提炼、归纳、补充ppt课件
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324份)
初中课外阅读练习(四篇)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33招
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议论文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探究主题”篇
孙茂散文阅读题(13篇含答案)
孙茂作品阅读汇编及答案
2021年最后一次中考模拟卷:现代文阅读
中考复习专题:小说阅读
说明文知识归纳,中考考点及解题方法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记叙文句子含意、内容概括(梅花象)
中考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考点针对训练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记叙文句子含意(内含多篇阅读练习)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记叙文句子含意(炊烟)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记叙文句子含意
2021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阅读理解雨天-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训练
统编版现代文阅读教学----句子的赏析ppt课件及教案
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小说(记叙文)
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训练——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ppt课件及教案
记叙文阅读---材料的安排技巧ppt课件
记叙文阅读——情节材料的安排技巧
中考总复习:散文阅读pptx课件(26页)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