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6分)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4分)
(1)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4)佳木秀而繁阴( )
10.翻译①②两题,用“\”符号将第③题在标点符号处标记。(6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 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11.从内容和写法角度赏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句诗。(2分)
答:
12.说说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入”二字的表现力。(2分)
答:
13.举例分析周敦颐《爱莲说》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2分)
答:
答案:
(一)(16分)
9.(4分)①使……听到 ②做标记 ③通(同)“缺”,断缺 ④茂盛、繁茂
10.(6分,每题2分)
①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②月光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③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共2分,标对两处得1分)
11.(2分)
内容:写出了早莺争树、新燕啄泥的动态画面,体现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
写法:对偶、拟人。写出了初春早莺春燕活灵活现的情态,描绘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意思接近即可)
12.(2分)
“上”:长上(长到), 苔痕本来为静态,写成了动态;
“入”:映入,草色本来为静态,化静为动;
“上”“入”二字运用拟人,富有情态,描绘出陋室自然环境的美。
13.(2分)
①对比、衬托。把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的高洁相对比。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
突出文 章的主旨,表达作者的感情。
②比喻。将菊、牡丹和莲比喻为隐士、富贵者和君子,揭示了莲的内在气质。
(意思接近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