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刘成章《雪中婚宴》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刘成章  上传者:tomacc  日期:18-03-0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20分)
雪中婚宴
刘成章
雄阔的陕北高原。纷纷扬扬的大片子雪花,从灰蒙蒙的天空倾倒下来,到处一片洁白。山呀,塬呀,梁呀,沟呀,河呀,路呀,村庄呀,这一切都难以分清,一切都失去了平日里显著的界线。整个世界仿佛都结冻了,没有了一点儿活气。可是,在一户正在办喜事的人家的院子里,人们围着一桌一桌的酒菜,正在动着筷子,正在宴饮。雪就像给简陋的餐桌上铺了一块块洁白的桌布。
那场面别致极了,所有人的头上都落上了雪,他们的黑发就像浓白大雾中露出的一些模糊的林梢,只有白发老者的头上看不见雪的踪影;人们的蓝的、黑的、花的棉袄,也都被白雪逐渐吞没,而原先的颜色,只留下一丁点儿了。有的人戴上了连衣帽;有的人把大棉袄顶在头上;还有人却被特殊照顾着,主人找来两三把伞让其打着,不用问,那伞下定是些年轻婆姨,怀里还抱着乳毛未褪的吃奶娃娃。
院子边横着的一根圆木,已经变得又白又胖。
虽然刚端上来的菜肴顷刻就变得冰凉了,虽然伸出的筷子上都落上了雪花,但是,正在宴饮的人们,没有一个人紧缩脖子,因为他们骨头里在往常的岁月磨砺中储满了的生命烈焰,此刻正好散发于周身,仿佛周身正需要借此降降温的。
人们乐滋滋地大声猜拳了。还有人唱起了酒曲。
但主人还是满怀歉意的。他走上前来说:“唉,天气预报不准确,这雪又来得太突然了,没来得及出去借帐篷布,抱歉抱歉!”
众人一哇声地说:“没甚!没甚!其实天冷能让咱多喝上几盅,好事一桩!”
记忆中,陕北的各种较大的筵席,都是在院子摆开阵仗的——谁家能有那么多那么大的窑洞啊!近些年生活好了,不少人纷纷改在饭店举行各种饮宴,那当然显得高档了,优雅了,但是,我却也还是乐见这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陕北露天饮宴,特别这是我此生头一遭碰上的雪中婚宴,它是正史野史中都不曾记载过的故事,它对我的震撼太强烈了,我太喜欢它了。它所展示出来的人与大自然的完美融合,人的精神世界的旷世璀璨,足以让我沉醉三年!
在这块苍凉的土地上,总有许多的不如意、不安逸、不舒适的事情,然而,正是这些事情,比如这婚宴中撒在人们头上的纷纷落雪,其实它们每一片都像一把明晃晃的雕刀,它们是在雕琢着强健的灵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望着面前的粗犷质朴的雪中婚宴,我国古代诗家的无数对于雪的精彩形容,注满我的心头。于是,我看见,千朵万朵的梨花,装饰着这一婚宴(梨花有着新娘不敢奢望的婚纱的清纯之色);千颗万颗的盐粒,正在供婚宴的厨子们煎、炒、炸、烩(好厨子一把盐哈);千只万只的白蝴蝶,欢舞着,旋转着,飞来,飞来,落在婚宴上每一个诗情盎然的温热的地方(谁不喜欢这喜庆的精灵)。
一碟一碟的热腾腾的菜肴,不断地放上桌来,而就在这一放之间,已有数不尽的雪花融入其内,给这些菜肴增添了几分大自然的香醇。而人们的筷子夹起的,应是这天地间的精气,应是辈辈祖先们遗传下来的勇于吃大苦耐大劳、勇于战胜艰难险阻犹如左近的壶口瀑布一样永在沸腾的奋斗精神!
这精神,与柔弱无缘,与萎靡无缘,与颓丧和消沉无缘。
我猛然想起了中唐诗人卢纶的《塞下曲》,便向着大伙朗吟道:“欲将丸子夹,大雪满碗筷。”(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引起一片笑声。
凌空降落的雪花是水在做着最浪漫的游戏吧,它飘飘悠悠地从天上落下来,一接近院落就被沾上了红烧肉和炸油糕的浓香,而它又带着这浓香把每个宾客都塑成了雪人,而众宾客,又以浓香的银白,与雪的院子、雪的村落、雪的山野融为一体。世界上往日纷纭繁杂的色彩,似乎只剩下单一的白色了。
10.作者为什么特别喜欢雪中婚宴?(4分)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5分)
12.赏析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5分)
13.文章是怎样以“雪中婚宴”来表现主题的?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
10.①很传统。这种露天饮宴在陕北流传了几千年,体现了一种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②很独特。雪中婚宴是“正史野史中都不曾记载过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完美融合,给人以强烈震撼。③很质朴。酒席摆在露天院子里,雪花纷纷融入“热腾腾的菜肴”,人们“乐滋滋”地喝酒猜拳,既质朴又热闹。④显气概。参加雪中婚宴的人们,“没有一个人紧缩脖子”,他们的骨头在岁月磨砺中储满了生命烈焰,粗犷而豪放。(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11.①联想拓展。由眼前的雪中婚宴联想到“这块苍凉的土地上”的许多事情,拓展了文章意境,丰富了表现内容。②借景抒情。由婚宴中“纷纷落雪”之景的触动,抒发了对拥有“强健的灵魂”的陕北人民的赞美之情。③揭示意蕴。以“一把明晃晃的雕刀”比喻雪花,揭示了类似雪花的“艰难困苦”,能够“玉汝于成”的深刻哲理。(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12.①景观对比。如首段大雪仿佛把“整个世界”冻结成“没有了一点儿活气”的自然之景与院子里人们“正在动着筷子,正在宴饮”的人文之景对比,突出了雪中婚宴场面的喜庆和热闹。②人景对比。如菜肴顷刻变冰凉、筷子马上落满雪花等与客人们依旧乐滋滋地饮酒、猜拳对比,展示了人们的兴奋和快乐。③事物对比。如“在饭店举行各种饮宴”与“在院子摆开阵仗”举办婚宴对比,肯定了这种婚宴的特色和文化底蕴。④神情对比。如主人“满怀歉意”的解释与客人异口同声的“没甚!没甚!”对比,体现了陕北人纯朴、豪爽、大气等性格特点。⑤精神对比。如“勇于吃大苦耐大劳、勇于战胜艰难险阻”等奔腾昂扬的奋斗精神与“柔弱”“萎靡”“颓丧”“消沉”等精神状态对比,彰显了陕北人民的勇敢、顽强、坚毅和气概。(写出其中三点即可)
13.文章通过对“雪中婚宴”场景的描写,借助联想由此及彼、从外而内地拓展到传统的习俗风情,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真切喜爱和对陕北人民精神文化的由衷赞美。①扣住“雪中”。婚宴从开篇到结尾,都处于“雪中”这一场景,“雪”贯串全篇,从“雪花”纷扬到天地一色,从“雪”落到餐桌、人头、衣服到筷子、菜肴,从“雪中”的别致场面到“雪中”人们的精神气度,人人都在“雪中”,事事均关“雪”,既让人“震撼”,又令人“沉醉”。②突出“婚宴”。由标题可知,“婚宴”便是中心词,故文章笔墨着力泼洒在“婚宴”之上,院子、餐桌、菜肴等静态事物,猜拳、唱曲、吟诗、伸筷子、喝几盅等动态行为,都渲染了“婚宴”的喜庆热闹和诗情画意,也表现出传统习俗的质朴与陕北人民的粗犷,深化了作品主题。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刘成章《那是多情的蓝》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成章《转九曲》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成章《读碑》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成章《高低陕北石》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成章《黑人兄弟的礼物》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成章《小区的喜鹊》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题)
刘成章《秋的文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成章《夏威夷之焰》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成章《石崖上的枣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成章简介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