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8-04-11 |
北京市东城区2017-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 语文试卷 (2018.4)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2017年10月29日,“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京举办。清华大学教授、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北京大学教授许晨阳分别获得“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中国的未来能否回到科学的制高点?对此,施一公说:“中国在过去两三百年期间科学技术没有领先过,一直是受惠于世界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现在的年轻一代应该有危机感,中国的科技水平与国家命运。”潘建伟表示,量子研究在“二十年前是做梦都不敢想的”。许晨阳称,是时代造就他今天的成功,“作为年轻的获奖者,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中实现自我价值应该成为当今更多年轻人的选择。” 当代世界正处于从经济社会向智力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未来社会,科学将作为'社会中轴'起决定性作用。科学在塑造人类思维方式和完善人类理性方面将持续发挥作用。 中国要成为世界科学强国,必须进行文化的推陈出新。这不仅要求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自觉意识,还要求进行爱因斯坦说的“真理的再发现”,即“真理必须一次又一次地为强有力的人物重新加以雕刻,使之适应雕刻家为之工作的那个时代的需要”。 (取材于“中国日报网”相关报道) 1.填入材料一第2段横线处最恰当的成语是(3分) A.相辅相成 B.不离不弃 C.息息相关 D.并行不悖 2.根据材料一,我们“为之工作的那个时代”最本质的特征是(3分) A.中国在未来重回科技制高点 B.由经济社会向智力社会转型 C.自觉认识本民族文化的长处 D.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材料二 这几个中国年轻人正在致力于用科技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随着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智能驾驶已经慢慢从“概念化”走向了“实用化”。吴甘沙就瞄准了这个对很多人来说完全陌生的领域,他要颠覆人们对“无人驾驶”的认识,完成一个全天候、全区域、全速度的无人驾驶过程。一辆真正的无人驾驶汽车应该像一个舒适的移动包厢,没有方向盘、刹车、仪表盘,使用者只需“告诉”汽车自己的目的地即可。“无人驾驶”值得所有人期待。试想一下,如果实现了无人驾驶的话,那么车与车、车与路会形成完善的网络。每 | |
| 标题: |
北京市东城区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
| 文件大小: |
19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