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刘醒龙《沉郁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刘醒龙  上传者:tomacc  日期:19-04-2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沉郁岳阳楼
刘醒龙
记不清楚上岳阳楼几回了。想来却奇怪,每遇楼上道道飞檐、盔顶和楹柱,总会生出初临之感。远眺洞庭碧水长天,空怀沧溟辽阔无际。
其实,天下各处名楼,都隐匿着各自沧桑的源起,如同人,都对应着不同的命达。岁月倥偬,时光如尘,多数来历亦真亦幻,却归于一统。或位列神话仙班,成藏于人云亦云。岳阳楼也无法僭越这种宿命。建造年代已无可考,建楼者更是无从谈起。不过,后世重修者大多为当朝历代精英,早已彪炳典册,有迹可寻。至于那建构一梁一栋的工匠,啸聚于精英们的盛名之下,只能成为历史无尽的猜度、疑问,等同虚无。就像身边的洞庭,人只注目湖水的浩渺博大,谁还在意那一点一滴呢?历史的不公正,于此可窥全貌。此为题外话。
溯至三国,史载首修岳阳楼者,是东吴大将鲁肃。鲁肃为人豪侠,谋勇于当时乱世中卓尔不群。早在诸葛亮初出茅庐前七年,就曾预言天下必将三分。他在当时叫巴丘的岳阳地界上大兴土木,修缮当时未曾得名岳阳楼的城楼,并不出自文化考量,只因战事所前,用以检阅和训练水军。于是,岳阳楼的前身,不图享乐以博美人眷顾而奢靡,也不为王权折腰而浮华。这楼,其沉郁之气,因与战争如孪生兄弟般同时降世,就如此钦定下来了。
时过五百年左右,至公元716年,岳阳楼等来真正懂它的人,没落权贵、被贬中书令张说。
比之鲁肃,张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要小很多,但在武则天主政期,张说却是公认的文坛领袖。从现今留存下来的《四月一日过江赴荆州》中的“比肩羊叔子,千载岂无才”,就可管窥张说并非浪得虚名。张说被贬,祸起仗义执言,不做伪证,敢于当朝顶撞武氏内宠。好在历史总在阴错阳差间,会留下些许幸事,“伪证案”给岳阳楼带来重生。
谪守岳阳的张说,开始了扩改鲁肃阅军楼的宏大工程。先名旧楼为“南楼”,后正式定名为岳阳楼,整日里与文人雅士们在楼上饮酒作诗,赏湖观景。实在无法想象,一个被贬谪的朝延命官,一个失败的男人,在洞庭湖上,面对被雨打风吹五个世纪的一座残楼,面对被惊涛骇浪灌洗拍打了五百年的一座老楼,修葺整改岳阳楼如风凰湿槃重生之时,不以沉郁为底色的檁木加入打磨、构架,难道会为那道道飞檐、盔顶和廊柱,抹上层层浮光?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湖与楼的相得益彰,如老友故旧,端坐于云谲波诡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经年交谈,以心换心。浩荡的气势与悠久的内涵,使岳阳楼成为唐以后诗人墨客的心灵栖息地,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或贬谪,或流亡,或失意,或落魄,心怀沉郁之气,饱尝家国悲愤,于此登楼,于此吟诗,于此作赋。岳阳楼已然成了传统文化里的特殊符号、意蕴和象征,借以抒发忧国济世的感念、理想。
如此说来,我们的文化、历史,包括传统,似乎是因贬官们的创造才得以继承。贬官失宠.跌宕,孤苦,恰巧掰开了文化的内核。贬官在外,闲云野鹤,亲近自然,寄情山水。于是,文写了,词赋了,且性情感喟大多真挚。人因文立,文因人诵。历史有了,文化有了,传统也就立起来了。北宋庆历四年春,同是贬官的滕子京,在岳阳楼也是走此老路。谪贬到洞庭湖边的第二年,便集资重修,并“刻唐贤令人诗赋于其上”。大约滕氏觉得自己被贬得不够远,也不够狠,或许自知才华有限,便想起另一位贬友。远在千里外的邓州地方官范仲淹。
终生未登岳阳楼的范知州,仅凭滕氏遥寄书画一幅,想象,还是想象,就借楼写湖,凭湖抒怀,当然,也只如此经历过从极乐到极忧的贬官,才有了比从来上位的平民和从来下位的权贵更加深刻的忧乐体味,而留下了千古流传的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此,世间就有了从未有过的洞庭水映岳阳楼胜景。
中国文化的吊诡和奇妙,于岳阳楼展示得淋漓尽致。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为题外话”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后,就会明白这些题外话与后文写岳阳楼的重修者相得益彰。
B.“大约滕氏觉得自己被贬得不够远,也不够狠,或许自知才华有限”以调侃的方式讽刺了封建官场的黑暗
C.终生未登岳阳楼的范仲淹,仅凭滕氏遥寄书画一幅就写下《岳阳楼记》,这与范仲淹经历过从极乐到极忧的贬官有关。
D.文章以时间为顺序,叙写了三位重修岳阳楼者的人生经历,引出了对中国文化的思索,引人叹息深思。
8.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画线处“吊诡”“奇妙”的含意。
9.为什么作者说后岳阳楼是“沉郁岳阳楼”?请简要分析。
 
 
答案:
7.B  B项,“讽刺了封建官场的黑暗”分析错误,应是调侃中国文化的吊诡。
8.吊诡:指中国文化中许多个体的文化高峰反而出现在其社会处境艰难的时期,奇妙:指贬官失宠,跌宕,孤苦,恰巧掰开了文化的内核,成就了个体的文化高峰。
9.①鲁肃首修岳阳楼,出于战争的需要,奠定了其沉郁之气的底色。②后世重修者都经历了贬官人生,充满了沉郁之气。③历代于此登楼,于此吟诗,于此作赋者大都心怀沉郁之气。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和军校《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支队政委》《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阿Q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红《“九一八”致弟弟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冯至《江上》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彭程《江南水弄堂》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跑警报》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贾平凹《这是爱的呼唤》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亮程《三只虫》阅读练习及答案
布卢姆《高高的海浪》阅读练习及答案
普希金《驿站长》阅读练习及答案
毕飞宇《过年的厨房》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她觉得自己与中国已经骨肉难离》阅读练习及答案
理查德·耶茨《体面的失败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施蛰存《梅雨之夕》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石英《北方古镇,另一种风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里斯·梅特林克《青鸟》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充闾《守护着灵魂上路》阅读练习及答案
铁凝《构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人世间》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林斤澜《丫头她妈》阅读练习及答案
蒲宁《静》阅读练习及答案
叶廷芳《艺术家与匠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契诃夫《在法庭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秋雨《历史母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红《放火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雷马克《西线无战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梅子涵《扫地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鲁迅《长明灯》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醒龙《两棵树上,一棵树下》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醒龙《母亲》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醒龙《树大山河远》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醒龙《梦里潇湘》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醒龙《钢构的故乡》阅读练习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