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童区寄传》教案10(2课时)
作者:liujian719  上传者:liujian719  日期:19-07-19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二课:《童区寄传》(2课时)


预习展示:
1.了解作者相关情况
2.积累文言词语
3.能提出若干问题
相关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课文大意,了解 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
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学习区寄不畏强暴、以智慧取胜的斗争精神。
评价任务:
1.正确流利诵读课文。
2.积累文中文言现象,疏通文意。
3.分析区寄形象。
4.探究区寄做法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
1.作家作品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宗元非常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载道,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成的完美结合,强调作家创作上的严肃性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与韩愈齐名,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参与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写过一系列山水游记,总称“永州八记”。后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2.写作背景:《童区寄传》是在柳宗元第二次贬官柳州时所作。这时他再次失意,然而他并没有放弃政治热情。柳州当时人烟稀少且蛮荒落后,是个民不聊生的地方,且社会非常不平等,许多人被贩卖当奴隶。然而当政者却只顾私利而不顾百姓的痛苦,因此他希望改变这种状况。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
区 (ōu)     郴州(chēn)  荛 (ráo) 
布囊(náng)  骇 (hài)    遽(jù)    僮(tóng) 
 疮(chuāng)  惮 (dàn)    大号(háo)
2.读准节奏
(1)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2)吏/护/还之乡 
(3)复/取刃/杀市者 
(4)是儿/少/秦武阳二岁 
3.解释题目,理解词语
童/区寄/传
传: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一般只为有声名、有地位的人立传。这篇“传”却是为一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写的。
4.听朗读,正字音,明节奏
三、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1.通假字
之虚所卖之(“虚”通“墟”)
寄伪儿啼,恐栗(“栗”通“慄”,发抖)
州白大府(“大”通“太”)
2.古今异义
贼易之:易:古:轻视;今:容易
一人去为市 市:古:买卖;今:集市
童微伺其睡 微:古:偷偷地;今:小
与其杀是僮 是:古:这,这个;今:句中表判断的词
3.一词多义
        之虚所卖之(前一个“之”,到,往;后一个“之”,代词,代区寄)
因取刃杀之(代词,指代强盗)
乡之行劫缚者(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吏护还之乡(动词,往)   
即藏其尸(立即,马上)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靠近)

幼愿耳(老实)
愿以闻于官(希望)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与“也”构成判断句,无实在意义)
市者良久计曰(相当于“……的人”)
4.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者,……也”,译成“……是……”)
我区氏儿也(……也,表判断。)
(2)倒装句
彼不我恩(即“彼不恩我也”)
(3)省略句
是儿少秦武阳二岁【即“少(于)秦武阳二岁”】
留为小吏,不肯【即“”留(之)于小吏,(寄)不肯】
5.词语积累
布囊其口(布,名词用作状语,用布;囊,名词用作动词,这里是“捂住”。)
彼不我恩(恩,名词用作动词,好好对待。)
郎诚见完与恩(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完,使完好,保全。)
虽疮手勿惮(疮,名词用作动词,烧伤。)
刺史颜证奇之(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赞赏。)
孰若吾得专焉(孰若,哪里比得上;专,一人独占。)
市者良久计(良久,很长时间;计,考虑)
6.句子翻译
(1)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就把绑手的绳子靠在刀刃上,用力一上一下地磨割,终于把绳子割断了。)
(2)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
(做两个主人的仆人,哪里比得上做一个人的仆人呢?)
四、分析课文内容,概括人物形象。
1.理清故事情节。
(一)记叙区寄智杀第一个强盗的经过。
(二)记叙区寄智杀第二个强盗的经过。
(三)事件的尾声。
2.区寄能杀掉第一个强盗,你认为是巧合还是他设计好的?为什么? 
设计好的。从“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微伺其睡”可看出。
3. 在与坏人周旋时,区寄哪个方面是处于劣势?他利用了自己作为孩子的哪些特点及对手的哪些弱点战胜了强盗?
劣势:年幼体弱,一人对二豪贼,处于被劫持的被动地位。
区寄用伪装孩童胆小害怕和幼稚体弱的特点麻痹敌人,还利用了贼人趋利的弱点。
 4. 区寄表现了哪些不同于一般孩子的品质?文章是如何体现的?获救后他又有什么难能可贵的选择?
第一是胆略,超人的胆量,沉着镇定。
第二是智勇双全,不为利所动。文章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他的品质,如伪儿啼、以缚背刃、以利诱敌、疮手勿惮、哭叫报官等。结尾还用了侧面描写手法。
他杀死第二个贼人并没有像上次杀了贼人那样急于逃跑,而是大声哭叫,惊动整个集市,要“以闻于官”,让官府认可自己的自卫、自救行为,从而伸张正义,确保自己不再被拐卖。
5. 第四节与文章故事似乎无关,是否可删去?为什么?
不行。通过强盗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区寄的机智勇敢,体现区寄的精神震撼力量。
6.从全文看,区寄是一个怎样的人?
区寄遭绑架后,临危不惧,巧妙周旋,智杀二贼,得以自救。他是一个沉着机智、聪明过人、果敢决断、不畏强暴、淳朴可爱、不慕荣利的少年英雄。
五、探究文章主旨
通过本文,作者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反映了唐代社会黑暗腐败的现象。暴露了当时社会暴徒横行,公然绑架儿童,杀人越货,贩卖人口的黑暗现实,反映当时社会秩序混乱、民不聊生的状况。比如“二豪贼劫持、之墟所卖之、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乡之行劫缚者”等都能体现。
六、拓展延伸
1. 怎样看待区寄杀人?他的这一行为要负法律责任吗?从他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链接:<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和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一个11岁的孩子,被动不惧不乱,有勇有谋地与敌展开周旋和斗争,表现出一种异于常人的机智与胆识。只是时代不同了,如果我们遇到此种情况,在斗智斗勇的同时,更要学会依法保护和保全自我,懂法用法。
2.自古英雄出少年。古今中代有许多智勇双全的少年儿童,你知道吗?了解他们的故事,介绍给同学。
智勇双全少年天子——康熙擒鳌拜 
胸怀大志——彼得大帝
天资聪慧——曹冲称象 
人间天使——音乐神童莫扎特 
谦逊有礼——孔融让梨
自由引导人民——圣女贞德 
冷静沉着——司马光砸缸救友 
崇尚自由——一休哥
一腔碧血——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癫狂小神童——徐渭 
七、达标检测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 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 逾四十里,之①虚所卖之②。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③,对饮酒 ,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 刃杀之④。 
1. 解释文中词的意义。
牧:_________ 去:_____ _____ 虚:___________ 儿:____________ 
易:________ _ 为:_______ ___ 微:________ ____ 因: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四个“之”的意思.
①之:_________ ②之:________ __ ③之:_________ ④之:________ 
3.“贼易之”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上述文字找出最能表现区寄智和勇的两个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八、布置作业
假如区寄在第一次自救过程中让强盗发现,他该如何摆脱困境?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学习文言文,在教学设计时,注重学生对文言词语及文学常识的介绍和积累,让学生对文言现象有个大致的了解,所以,用一节课的时间强调字词及句子的翻译。这时,可以有目的地介绍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很困难。在完成文言文知识的学习之后,就可以对文章的内容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所要反映的主旨。本单元主题是“性灵愚慧”,从这一课时,描写的是富有智慧的古代少年的故事,在具体的分析课文内容后,对古今中外学生可能了解的英雄少年进行提示,要求学生了解他们的故事,从而学习他们的智慧。由于文中区寄智杀二贼,对学生而言,要知道一些法律常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生命安全。课后练习进行假设,开拓学生的思维,进行角色置换,锻炼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对区寄“不愿为吏”有不同的理解,可以保护学生的观点。两课时不够用时,可以用三课时。

标题: 《童区寄传》教案10(2课时)
文件大小: 18K
文件格式: zip
作者: liujian719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童区寄传》ppt课件(6页)
《童区寄传》教学设计9
《童区寄传》教案8
《童区寄传》教案7
《童区寄传》测试练习
《童区寄传》导学案2
《童区寄传》导学案
《童区寄传》学案
《童区寄传》引导自主学习方案
《童区寄传》教案6
《童区寄传》阅读练习题
《童区寄传》复习ppt课件
《童区寄传》ppt课件5
《童区寄传》教学设计5
《童区寄传》练习题
《童区寄传》ppt课件4
《童区寄传》说课稿
《童区寄传》教案4
《童区寄传》mp3音频朗读
《童区寄传》课堂实录
《童区寄传》原文和译文
《童区寄传》教案3
《童区寄传》ppt课件3
北师大版《童区寄传》教案2
《童区寄传》读后感
《童区寄传》教学反思
《童区寄传》ppt课件2
北师大版《皇帝的新装》《黑信》《我若为王》《童区寄传》教案及练习
《童区寄传》同步练习
《童区寄传》教案1
《童区寄传》译文
《童区寄传》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