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2020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0-05-30 |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通俗文学属于大众文化范畴,具有大众文化的所有特征。它以社会流行、约定俗成的价值判断作为是非的衡量标准,并展开优劣臧否的评判。也因此,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是以儒家的道德文化为核心,相辅以释、道等文化观念建构的世俗价值判断作为评判标准。民族精神和民族大义是为人之大节,道德伦理是为人之小节。在现代中国,写抗战文学最多的是通俗文学作家张恨水,最为屈辱的形象是贡少芹等通俗文学作家塑造的“亡国奴”。奋起抗战展现的是儒家文化的国家意识,“亡国奴”刺激的是儒家文化的羞耻意识。同样,在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的社会小说、官场小说中,作家们并不在意新闻学作家注目的体制问题或政治意识,而是津津乐道于人物的生活细节和生活作风。他们认为一个人道德品质不好,怎么能治理国家呢?小节与大节紧密相连。
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是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大众文化产物。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市民阶层,市民阶层的性质和需求直接决定了通俗文学的基本性质。通俗文学的市民阶层主要集中于上海、北京、天津等大都市里,中国现代通俗文学也主要集中在这些都市,有很强的地域性,分为“南派”与“北派”。现代市民基本上由乡民转换而来,他们到城市来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同时,他们又是第一批全面地接受西方文明生活形态的中国人。这种心态直接决定了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两大主题:渴望赚钱却又埋怨赚钱难;享受文明生活却又感叹世风日下。时代发展到今天,当代市民基本上都是移民,流动性很强,中国当代通俗文学没有了“南派”“北派”等地域性色彩,却有很强的职业化特点。当代市民的诉求也发生了变化:职场生存和渴望发展、家庭安康和幸福追求成为当代中国通俗文学的两大主题。如果将城市市民分为“高资阶级”“中资阶级”和“小资阶级”,当代通俗文学是从“小资阶级”出发,眼望“高资阶级”,拼命挤进“中资阶级”,表现的是城市的世俗文化和市民的实际愿望。
通俗文学具有文化观念上的世俗性、现实生活上的世俗性,还具有情感生理上的世俗性。与精英文学在哲学和历史空间追求人的生存价值不一样,通俗文学得以存活和流行的秘诀是将阅读与人的本能欲望相契合:人都有杀伐心理和争霸意识,武侠小说能满足你的要求;人 | |
| 标题: |
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2020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 文件大小: |
64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