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琦君《读书琐忆》《泪珠与珍珠》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琦君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11-21


六、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琐忆
琦君
我自幼因先父与塾师管教至严,从启蒙开始,读书必正襟危坐,面前焚一炷香,眼观鼻,鼻观心,苦读苦背。桌面上放十粒生胡豆,读一遍,挪一粒豆子到另一边。读完十遍就捧着书到老师面前背。有的只读三五遍就琅琅地会背,有的念了十遍仍背得七颠八倒。老师生气,我越发心不在焉。肚子又饿,索性把生胡豆偷偷吃了,宁可跪在蒲团上受罚。眼看着袅袅的香烟,心中发誓,此生绝不做读书人,何况长工阿荣伯说过:“女子无才便是德。”他一个大男人,只认得几个白眼字(家乡话形容少而且不重要之意),他不也过着快快乐乐的生活吗?
但后来眼看五叔婆不会记账,连存折上的数目字也不认得,一点辛辛苦苦的钱都被她侄子冒领去花光,只有哭的份儿。又看母亲颤抖的手给父亲写信,总埋怨辞不达意,十分辛苦。父亲的来信,潦潦草草,都请老师或我念给她听,母亲劝我一定要用功。我才发愤读书,要做个“才女”,替母亲争一口气。
古书读来有的铿锵有味,有的拗口又严肃,字既认多了,就想看小说。小说是老师不许看的“闲书”,当然只能偷着看。偷看小说的滋味,不用说比读正经书好千万倍。我就把书橱中所有的小说,一部部偷出来,躲在远离正屋的谷仓后面去看。此处人迹罕到,又有阳光又有风。天气冷了,我发现厢房楼上走马廊的一角更隐蔽。阿荣伯为我用旧木板就墙角隔出一间小屋,屋内一桌一椅。小屋三面木板,一面临栏杆,坐在里面,可以放眼看蓝天白云,绿野平畴。晚上点上菜油灯,看《西游记》入迷时忘了睡觉。母亲怕我眼睛受损,我说栏杆外碧绿稻田,比坐在书房里面对墙壁熏炉烟好多了。我没有变成四眼田鸡,就幸得有此绿色调剂。
小书房被父亲发现,勒令阿荣伯拆除后,我却发现一个更隐蔽安全处所。那是花厅背面廊下长年摆着的一顶轿子。三面是绿呢遮盖,前面是可卷放的绿竹帘。我捧着书静静地坐在里面看,绝不会有人发现。万一听到脚步声,就把竹帘放下,格外有一份与世隔绝的安全感。
我也常带左邻右舍的小游伴,轮流地两三人挤在轿子里,听我说书讲古。轿子原是父亲进城时坐的,后来有了小火轮,轿子就没用了,一直放在花厅走廊角落里,成了我们的世外桃源。游伴们想听我说大书,只要说一声:“我们进城去。”就是钻进轿子的暗号。
在那顶轿子书房里,我还真看了不少小说呢。直到现在,我对于自己读书的地方,并不要求如何宽敞讲究,任是多么简陋狭窄的房子,一卷在手,我都能怡然自得,也许是童年时代的心理影响吧。
清代名士张心斋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赏月。老年读书,如台上望月。”把三种不同境界,比喻得非常有情趣。隙中窥月,充满了好奇心,迫切希望领略月下世界的整体景象。庭中赏月,则胸中自有尺度,与中天明月,有一份莫逆于心的知己之感。台上望月,则由入乎其中,而出乎其外,以客观的心怀,明澈的慧眼,透视人生景象。无论是赞叹,是欣赏,都是一份安详的享受了。
泪珠与珍珠(节选)
琦君
不知愁的少女,总是写泪与愁的诗。看到白居易新乐府中的诗句:“莫染红素丝,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烘炉火,炎气徒相逼。”大家都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老师说:“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巧妙,却不及杜甫的四句诗,既写实,却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
他又问我们:“眼泪是滚滚而下的,怎么会横流呢?”我抢先地回答:“因为老人的脸上布满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也颔首微笑说:“你懂得就好。但有多少人能体会老泪横流的悲伤呢?”
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恐怕更伤心的是家园荒芜,庐墓难寻,乡邻们一个个尘满面,鬓如霜。那才要叹“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
14.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塾师(shú)                琅琅(lǎng)                    袅袅(niǎo)
B.颤抖(zhàn)                潦潦草草(liǎo)                铿锵(kēnɡ)
C.拗口(ào)                平畴(chóu)                    勒令(lè)
D.窥月(kuī)                颠来倒去(dào)                颔首(hàn)
15.下列对两篇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幼年读书不用功是因为经常挨罚,后来抵不住小说的“诱惑”,开始发奋读书。
B.选文二中白居易的诗浅显易懂,比喻生动巧妙,与少女的丝丝闲愁相吻合。
C.作者童年时代的阅读有如“隙中窥月”,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书中的故事激发了她阅读的兴趣。
D.文中的父亲刻板严谨,不仅强调读书的态度,还严格约束作者的阅读范围,可见作者的童年是缺乏父爱的。
E.正是由于作者热衷读书,文学功底深厚,她的文字才有着浓厚的文化韵味。
16.你如何理解“窥月”“赏月”“望月”三个词语?
17.结合作者读书的故事以及她的文学作品,你体会到了哪些读书的意趣?
 
 
 
答案:
14.C
15.AD
16.三个词语均使用了比喻修辞,属于喻体。“窥月”,意思是说少年时读书阅历尚浅,读书时就像从缝隙中窥视月亮,只是觉得好玩,还不能全面领会书中的旨趣和美妙;“赏月”,意思是说人到中年阅历渐深,这时候读书就像站在庭院中赏月一样,读书的主动性增强,已经能够领略书的魅力并懂得以书陶情怡性了;“望月”,是说人到老年以后读书,就像站在高台上远望明月一般,心中毫无挂碍,有时就分不清是人在书中还是书中说的就是曾经的自己。三个词语生动形象地表明阅历的浅与深,决定了从书中体会的浅与深。
17.(1)偷看小说的滋味,美好惬意;(2)找一个少有人打扰的安静处,静静读书,专注忘我,怡然自得;(3)结识朋友,树立威信,与小伙伴一起读书的经历是难忘的童年过往;(4)读书可以充满好奇心,透视人生,享受安详;(5)读书可以答疑解惑,有助于人生成功。
【解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见规范汉字字音的能力。
A.“琅琅”的“琅”应读作“láng”;
B.“颤抖”“颤”应读作“chàn”,“潦潦草草”的“潦”应读作“liáo”;
D.“颠来倒去”的“倒”应读作“dǎo”
故选C。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A.“后来抵不住小说的“诱惑”,开始发奋读书”错,原文第二段说“但后来眼看五叔婆不会记账,连存折上的数目字也不认得,一点辛辛苦苦的钱都被她侄子冒领去花光,只有哭的份儿。又看母亲颤抖的手给父亲写信,总埋怨辞不达意,十分辛苦。父亲的来信,潦潦草草,都请老师或我念给她听,母亲劝我一定要用功。我才发愤读书”。
D.“可见作者的童年是缺乏父爱的”错,不能推出缺乏父爱这个结论,父亲的严格管理应该也是为了孩子好。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琦君《髻》阅读练习及答案
琦君《八十八分》阅读练习及答案
琦君《爸爸教我们读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琦君《儿子的礼物》阅读练习及答案
琦君《家庭教师》阅读练习及答案
《下雨天,真好》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琦君《母亲的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琦君的名言大全
琦君《母亲的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琦君《月光饼》阅读练习及答案
琦君的资料
琦君《三十年点滴念师恩》阅读练习及答案
琦君《方寸田园》阅读练习及答案
琦君《浮生半日闲》阅读练习及答案
琦君简介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