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程宪涛《捡漏儿》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程宪涛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12-02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捡漏儿
程宪涛
十年以后,吴征已是鉴宝专家,古玩行业的翘楚,古董界的权威。吴征经常参加鉴宝秀,出现在电视上、课堂上,成一针见血巧辩真伪,或化腐朽为神奇,但是,最让他引以为豪壮的事,依然是那次检漏儿。“漏”摆在楠木架上,在各朝历代器皿中,虽然显得不起眼儿,地位却是举足轻重。
那一年,吴征到河南出差,完成公干后逛古董摊儿。地摊儿上多是仿冒品,他没指望淘到什么。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最西侧一摊儿上,他发现了这个物件。摊主五十岁左右,黑黝黝的脸庞,浑身筋骨分明。正面多是一些赝品,角落里蹲着“漏”。
吴征的心怦怦乱跳,仿佛饿狼要冲出山。吴征把欲望关进笼子,表现得轻松平静。他先拿起一件做旧的砚台,询问价格。摊主回应的价格离谱。吴征又拿起仿制乔炉,摊主说出实情——是假货。在古董市场里,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含含糊糊模棱两可。吴征装作对罗盘感兴趣,开始认真地砍价,挑拣罗盘的毛病,那是民国时期的器物,本就不值几个钱。吴征把价格压得低,双方自然无法谈拢。
然后,他终于拿起“漏”,仿佛漫不经心地刚看到一样。吴征第一眼就断定,那是唐朝时期的瓷器,时代特征不明显,恰恰因这一点,让很多人失之交臂。吴征问:“这小家伙什么价?”摊主伸出了一个巴掌。吴征故意说道:“五十块?”摊主显出不屑,道:“五百。”吴征用指鹿为马战术,道:“寻常百姓家的东西,花哨但缺少质感和气度。”其实,摊主再添两个零,吴征购买的意志依然坚定。这时有人走过来,吴征侧身挡住“漏”,唯恐被抢夺走,或者来人哄抬物价。好在那人没发现。吴征继续道:“四百我拿走。”摊主道:“四百九,给您留个打车钱。”吴征显出无奈的样子,从衣兜里摸出钱递上,接过找的十块钱,捧着“漏”撤退。
业界人士来欣赏“漏”,有人出百倍价格,有人出千倍价格。物以稀为贵,世上孤品,奇货可居。“小小的古董,是时代的断面,包藏着历史、地理、文化……”后来吴征在各种场合,描述这段捡漏儿的经历,面对电视台主持人,面对礼堂黑压压的人群,面对来访的朋友同事,经过无数次加工润色、添枝加叶,使其成为一段传奇故事。吴征在故事里斗智斗勇,占据主动控制节奏,而摊主顽固无赖,始终被蒙在鼓里,最后变成了一个傻瓜,与财富擦肩而过,把珍品拱手相送。其中,吴征添加了自己忐忑、惶恐、害怕等心理活动,人物有血有肉,故事具有可听性。吴征娓娓道来、侃侃而谈,引来听者的艳羡感叹。吴征总忘不了煽动、蛊惑听众去小摊儿,说不定有意外收获。
若抛开文化和历史,用金钱衡量古董,吴征仅凭这个“漏”,就能跻身小康水平,他现在已成为专家大师,各种头衔称呼里饱含着对吴征的敬佩尊重。吴征每天坐在楠木椅子上,品味着上好的红茶,目光停留在古董上,内心滋润且满足。
某天,再次去河南那座城,吴征想到古董摊儿上看看,重温下历史,缅怀下过往。他很少再到摊位来淘宝,即使来,也是以居高临下的眼光,用达观的心态闲逛。遭落民间的珍宝少。十余年了,那个摊主还在。十多年的风霜雨雪染白了吴征的头发,摊主没有大变化。看来摊主没有发财,没有淘到值钱的货色。以前摊上还有民国造物,现在全是仿制品。
彼此咫尺天涯,吴征一步登天,摊主平淡平庸。吴征拿起一个盘子,即便是初入门的人,也一定看得出来,这是一个低劣的赝品。尤其可笑的是,盘子上居然烧着字,画蛇添足欲盖弥彰。吴征说:“一万元卖吗?”摊主正在吃盒饭——一碗浑浊的麻辣烫。他吃惊地抬起头来,下意识地说道:“卖!”吴征道:“可以转账吗?我没有带那么多现金。”摊主放下麻辣烫,重视起生意来,道:“如果您执意买的话,给二百块钱得了。“
“为什么?”吴征问。
摊主道:“那是赝品,我不能骗您!”
吴征不知如何离开市场的。
从此,他不再讲述捡漏儿的故事。那个“漏”放在角落里,有人问起来历,吴征就说:“骗来的!”
询问的人审视吴征,道:“吴大师,你的意思……?”
吴征认真地说:“真的!”
6. 下列对小说主人公吴征的分析和评价,不合理的一项是(   )
A. 在古董市场里,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含含糊糊模棱两可。地摊上仿冒品成堆,他却能一眼发现珍品。在鉴宝秀上,他往往也能一针见血辨真伪。说明吴征眼光独到。
B. 拿起漏儿时漫不经心,交谈时不漏声色,控制自己,精心谋划,巧施心计,一番迂回作战后,如愿得手宝物。说明吴征工于心计。
C. 描述这段捡漏儿的经历,加工润色、添枝加叶,使其成为一段传奇故事,讲故事时娓娓道来、侃侃而谈,多方渲染,添油加醋,着意美化自己。说明吴征为人高调。
D. 他多次鼓励他人去小摊儿捡漏儿,凭实力获利;重回自己的发迹之地,对原摊主出手大方,亦有补偿报恩之意。说明吴征勇于自省。
7. 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与思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围绕吴征和地摊摊主之间的故事展开,通过地摊摊主多年不变经营原则,表达了对这一类人的认可和赞扬。
B. 本文作者用有限视角讲故事,通过对吴征神态、语言、心理、动作的一系列刻画,生动表现了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
C. 小说最后吴征回答说“真的”,承认了自己“捡漏儿”的行为是“骗”,完成了自己的觉醒,一定程度上升华了主题。
D. 地摊摊主是故事情节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他的实诚厚道反衬了主人公贪图利益、忘记本分的形象。
8. 吴征在“捡漏儿”的过程中心态是什么?都运用了哪些兵法战术?请简要概括。
9. 简析小说题目“捡漏儿”的内涵和艺术效果。

 

 

答案:

6. D “他多次鼓励他人去小摊儿捡漏儿,凭实力获利;重回自己的发迹之地,对原摊主出手大方,亦有补偿报恩之意”错误。
7. B  “本文作者用有限视角讲故事”说法错误,应该是第三人称客观视角。
8. (1)吴征来到地摊看到有漏儿可捡内心狂喜,表面却故作镇定;有人走来时,吴征害怕别人抢夺“漏”或者哄抬价格;最后吴征成功捡漏,心里狂喜,但却装作无奈的样子。
(2)运用了①围魏救赵(声东击西)②欲擒故纵(装作漫不经心)③指鹿为马的战术。   
9.(1)①题目中的“捡”指吴征捡到了唐朝时期的瓷器,捡到了业界的名誉与地位。②题目中的“漏”指吴征漏掉了行业中本分经营之道。
(2)①情节上,“捡漏”是故事的线索,贯穿全文。②人物形象上,“捡漏”使地摊摊主与主人公吴征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摊主实诚厚道、诚信经营,主人公吴征贪图利益、“漏”掉了行业中本分经营之道。③主题上,地摊摊主固守着经营之道和做人的原则;主人公及时醒悟,“捡漏”体现了作者对商道中诚实无欺的交易原则的认可和赞扬。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和军校《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支队政委》《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阿Q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红《“九一八”致弟弟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冯至《江上》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彭程《江南水弄堂》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跑警报》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贾平凹《这是爱的呼唤》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亮程《三只虫》阅读练习及答案
布卢姆《高高的海浪》阅读练习及答案
普希金《驿站长》阅读练习及答案
毕飞宇《过年的厨房》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她觉得自己与中国已经骨肉难离》阅读练习及答案
理查德·耶茨《体面的失败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施蛰存《梅雨之夕》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石英《北方古镇,另一种风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里斯·梅特林克《青鸟》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充闾《守护着灵魂上路》阅读练习及答案
铁凝《构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人世间》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林斤澜《丫头她妈》阅读练习及答案
蒲宁《静》阅读练习及答案
叶廷芳《艺术家与匠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契诃夫《在法庭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秋雨《历史母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红《放火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雷马克《西线无战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梅子涵《扫地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鲁迅《长明灯》阅读练习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