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周海亮《孩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周海亮  上传者:tomacc  日期:22-02-07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孩 子
周海亮
孩子回家时候,妈正在烧饭。切好的火腿摆进盘子,盛开如一朵花。孩子嘴急,顺手抓一片,妈虚张声势,筷子敲过去,孩子往旁边一闪,火腿塞进嘴巴,笑着跑出去。小院阳光灿烂,残雪堆在墙角,柔软并且刺眼。孩子打一个趔趄,跌倒在地,妈在厨房里喊,别跑那么快!她追出来,将孩子往屋里拖,孩子任妈拽着,顺从地回到厨房。砂锅里炖着鸭,香气袅袅,孩子看着砂锅,又从盘子里抓起一片火腿。妈扬扬手里的锅铲,喊,先去洗手!
炕头很热。每到一年里这几天,土炕都能烙得熟烧饼。孩子赤脚在炕上走,因为烫,他走得一蹦一跳的。妈将饭菜端上来,孩子早已迫不及待。他被烫了一下,两手放到耳后,嘴巴“嘶嘶”有声。妈骂他,真是饿死鬼投胎!表情却笑着——孩子喜欢她烧的菜,这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情。砂锅端上来,汤仍然在沸腾,窗玻璃蒙上雾气,小院朦朦胧胧。雪花落下来了,纷纷扬扬,孩子将脸贴上窗户,蒙氲弥漫的玻璃上,便多出一个鼻子的轮廓。妈喊一声,赶紧吃饭!
孩子吐吐舌头,见他面前的盘子里,妈夹过来的菜,已经堆成小山。
孩子走在村路上,踩着薄薄的积雪,听脚底发出“吱吱”的声音。他一直喜欢这种声音,几近迷恋。记得有一次,他拖着鼻涕,踩着雪,走出村子,走进田野,掉进一口枯井。他在枯井里嚎哭,他认为他必将冻死在漫长的冬夜。后来月亮升起来了,淡蓝色的光影里,他看见妈。妈将他从枯井里救出,然后,整整一个冬天,再不让他出门。有时候,妈会牵着他的手,在院子里走走,看灰色的麻雀从天空里掠过。那个冬天,他总想甩开妈的手,却总也甩不开。
孩子坐在滚烫的土炕上,看妈给他缝补袜子。磨出洞的袜子,他想扔掉,妈偏要把它补好。
妈手里的缝衣针在头发上蹭一下,妈的头发比缝衣针还要耀眼。妈找到一块布,袜子上量量,放下。妈对他说,颜色不太搭。妈又找出一块布,袜子上量量,然后一针一针,细细地补。他凑过来看,妈说,睡觉去!语气是命令式的,那是妈跟他讲话的固定口吻。他盖上被子,躺下,静静地看妈,妈在灯光里飞速地变老。
孩子被妈叫起了床。土炕仍然暖着,孩子知道,在夜里,妈起来两次,往灶坑里续了些柴。此时,透过窗玻璃上丛林般的冰花,妈正在小院里扫雪。孩子起来,厨房里的灶上,文火舔着砂锅,香气浓郁。这些天里,几乎每一顿饭都有砂锅。砂锅里炖着豆腐、蘑菇、白肉、青菜、鸡鸭……妈让每一顿的砂锅,都不一样。妈说,这么早就起来了?小院里已经堆出一个雪人。
孩子拖一把扫帚过去,插雪人上,雪人就有了生机。妈说,先洗脸!妈开始往脸盆里倒热水,再倒凉水,试试温,再倒热水。妈总是把水温调到恰好。
孩子要离开了。妈将他送出小院,送到村头。孩子提着妈为他烙的烧饼、腌的咸菜,妈跟在后面,不停地唠叨着,雪地上留下两排脚印。孩子打一个趔趄,妈伸手去扶,自己却摔倒了。妈爬起来,冲孩子喊,走路看着点!仍是责怪的口气,却低下头,看看手里的鸡蛋,有没有摔碎。
孩子也有孩子了。孩子的孩子也有了孩子。孩子今年五十岁,妈今年七十五岁。
妈在,哪怕孩子五十岁、七十岁、一百岁,也是个让人不放心的孩子。
(选自《小说月刊》)
文本二:
母爱就其本质来说是无条件的。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我在这里提到的母爱或者父爱都是指“理想典型”,也就是马克斯·韦伯提到了的或者荣格的方式爱孩子。我更多的是指在母亲和父亲身上体现的那种本质。)无条件母爱不仅是孩子,也是我们每个人最深的渴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超然客公众号通过努力换取的爱往往会使人生疑。人们会想:也许我并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欢乐,也许会节外生枝——总而言之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此外靠努力换取的爱常常使人痛苦地感到: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底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鉴于这种情况,因此我们所有的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牢牢地保留着对母爱的渴求,是不足为奇的。
(节选自美国哲学家艾·弗罗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第一段写“切好的火腿摆进盘子,盛开如一朵花”,既展现了妈为孩子准备饭菜时的精心细致,也烘托出孩子到家后的喜悦心情,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B.孩子曾经因为贪玩掉进野外的枯井中,差点冻死在漫长的冬夜里。一句“妈将他从枯井里救出”,虽然文字简短平淡,但却蕴含着孩子对妈的感激和眷念之情。
C.孩子总想甩开妈的手,却总也甩不开,而妈跟他讲话的固定口吻是命令式的,说明妈虽然在生活中十分疼爱孩子,但对孩子的教育却毫不放松,十分严苛。
D.“理想典型”的母爱是无条件的,而有条件的爱常常会使人心里感到不踏实,因为人们会担心:如果自己不再被对方需要的话,那么这种爱就可能会消失。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并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是以孩子回家过年时的生活场景为主要内容,娓娓道来,平淡自然,但又真挚感人。
B. 小说以孩子的视角展开叙述,采用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手法,将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琐事结构成篇,条理分明,散而不乱。
C.“……妈在灯光里飞速地变老”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使妈为孩子含辛茹苦,操劳一生的形象跃然纸上,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D. 小说善于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妈的形象,描写生动传神,语言简练、干净,饱蘸真挚的情意。
8.文本一结尾点明“孩子今年五十岁,妈今年七十五岁”,这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4 分)
9.文本二对母爱作了哲理性的思考,请结合文本一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 分)

 

 

 

答案:

6.C(“对孩子的教育却毫不放松,十分严苛”错,应该是体现了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7.D(没有对母亲的心理描写。)
8.①孩子的称呼让人产生主人公年龄不大的错觉,而文中主人公迫不及待地偷尝火腿、在窗玻璃上印出鼻子轮廓等孩子气的行为更加重了这一错觉,因而结尾才让人出乎意料;②在妈面前,孩子无论多少岁都是孩子,这本身就是人之常情,而且文中多次写到孩子“打一个趔趄”,而妈想去扶,“自己却摔倒了”,都暗示了母子的真实年龄,为结尾突转埋下伏笔。(每点2分,如有其他合理解释,酌情给分。)
9.①母爱是无条件的。(1分)文本一中作者有意不对孩子的情况作具体介绍,正是表现了无论孩子贤或不肖,甚或已经年至五十,已有儿孙,妈都仍然会将他当作孩子,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2分)②母爱是无需靠努力换取的,无条件的母爱是我们每个人最深的渴求,(1分)因此文本一中的孩子即使五十岁了,在妈面前仍然充满孩子气,仍然对妈有着无比的依恋。(2分)(意思对即可)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周海亮《隔壁的父亲》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海亮《那夜,那对盲人夫妻》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周海亮《蝼蚁》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海亮《狙击手》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海亮《星月菩提》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海亮《失踪》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海亮《请吃饭》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海亮《馘》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海亮《怕》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海亮《砌末》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海亮《百年好合》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海亮《墓碑》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海亮《在痛苦的深处微笑》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海亮《木鱼》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海亮《马三立梦露》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海亮《情无赝》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海亮《请求支援》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海亮《毛毛熊》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海亮《父亲的游戏》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海亮《长凳》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海亮《江南好》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海亮《那夜,那对盲人夫妻》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海亮《回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海亮《一朵一朵的阳光》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海亮《自尊》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海亮《洗手间里的晚宴》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海亮《起身的饺子落身的面》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月亮《周海亮》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海亮《春光美》阅读练习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