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教学参考 >>
《人是什么》质疑思辨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7-06


人是什么·质疑思辨

 

1.“一个人很难知道在他自己的生活中什么是有意义的,当然也就不应当以此去打扰别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爱因斯坦所说的“意义”,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意义”,是一个很深邃的概念。这种意义是“一个人很难知道”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只有科学才能揭示人生的意义,科学发展到今天,尽管已经大大推进了人类的认识,但是远远谈不上穷尽了对事物的认识;另一方面,一个人掌握人类认识的成果又是极其有限的。因此,“一个人很难知道在他自己的生活中什么是有意义的”。

这里所说的“打扰”,也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打扰”。生活中什么是有意义的,既然谁都很难知道,你非要别人回答这个问题,就为难别人,就是“打扰别人”了。

2.“苦和甜”不是主观的感觉和感受吗?为什么说“来自外界”?

“来自”说的是来源。苦和甜的来源是在外界。有苦的东西和甜的东西,才能引起人们苦和甜的感觉和体验。

3.“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一段话中,爱因斯坦究竟认为“人是什么”呢?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爱因斯坦认为,人的本质是由社会规定的,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完全为社会所支配。

4.雨果的回答是什么意思?

用我们的话来说,人都是要死的,生命或长或短,都是暂时的。雨果是在悲叹生命的短暂。

5.“歌德在论及西西弗斯的时候,几乎是另一种调子”,这“另一种调子”是什么样的?

加缪论及西西弗斯,情调是悲观的,无可奈何的;歌德论及西西弗斯,却是为自己能像西西弗斯那样劳碌一生而感到满意、自豪。

6.“在生活中达到了(绝对)满意——这本身就是一个征候,它表明这是一种无所事事的安谧,一切动机都已停止,感觉以及与此相关的活动也迟钝了。但是,这样一种状态就像心脏在动物机体中停止了工作一样,是与人的精神生活格格不入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心脏在动物机体中停止了工作”,便是死亡。“在生活中达到了(绝对)满意”这样一种状态就等于死亡。“达到了(绝对)满意”,就是自满,停顿下来不再前进,什么事也不想做了,“一切动机都已停止”了。正面的意思就是,一件事做好了,就要再干一件事,“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

7.“圆明园的秋天里的春天”是什么意思?

圆明园是废墟,所以把它的春天,说成“秋天里的春天”,这个“秋天”并非自然的季节,而指废墟的景观。

8.怎样理解“人类和个人从本质上说都是历史的”?

这就是说,人类和个人的本质都是由其历史决定的。拿个人来说,他为什么是这样的,要看他的历史,一个30岁的人,是30年的历史决定他现在成为这样一个人。今天的中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某一国家的今天,也是某一国家历史发展的结果。今天的人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

9.为什么说“追忆往事就其本质来说,也是一种幻想,一种‘白日梦’”?为什么说“白日梦即幻想,也是愿望的实现”?

这里所说的“本质”,应该从“现实性”“物质性”上来理解,往事已逝,其现实性、物质性已经消失,回忆中的世界,虽然过去存在过,但是现在并不存在,是虚幻的,所以说也是一种幻想,一种“白日梦”。举个例子来说,鲁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的情景,写作之时,不也是一场“白日梦”吗?这样的回忆不也是寄托着一种愿望,不也是这种愿望的实现吗?

10.为什么说对未来怀有希望“是一个人生命力旺盛的标志之一”?

青年时代生命力旺盛,对未来充满希望,一个人到了垂死的时候,就没有未来,没有希望。可见对未来怀有希望是一个人生命力旺盛的标志之一。同是老人,有的不怀什么希望,有的还是充满希望,表明他们的生命力有很大差别。

11.毕加索的话与前文引用的康德的话很相近,为什么不放在前面?

引用毕加索的话是要证明“不断追求、充满希望的人,正是孔子所说的‘生无所息’的生活强者”。这一处论述,与前文遥相呼应,揭示歌德、康德、爱因斯坦等等劳碌一生的人的心理动机。他们之所以把不断工作看作人生的意义,他们之所以以苦为乐,乃是因为他们内心充满希望,他们在不断的追求中有真正的幸福和满足。作者之所以从追忆、把握、憧憬的角度论述“人是什么”,就是要进一步从心理上,从思想动机上揭示人的本质。

12.为什么说“‘现时’的经验是人所专有的东西”,在物理学中不可能出现?

在物理学中,时间不断推移,“现时”的任何一个瞬间马上就成为“过去”了,可以说无所谓“现时”。人们把眼前一段时间称为“现在”,只是人们的一种观念,所以说这种“经验是人所专有的东西”。

13.作者把现时看成1,对未来的憧憬看成是0,是为了说明什么?

要说明只有把握现时,努力工作,才能实现理想。理想越是远大,工作越是努力,数值越是巨大。这是要说明憧憬未来与把握现时要紧紧结合起来,既要有远大志向,又要努力工作。

14.为什么说“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

因为追忆往事可以给人以智慧,可以使人意识到自身在当前的处境,可以照亮人生的道路,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憧憬未来、不断追求、充满希望的人,才有不竭的动力,牢牢地把握现时。一旦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

15.为什么说“把握不了现时的人是一个不成其为人的人,是一个丧失了自我的人”?

把握不了现时,蹉跎岁月,那么一切都等于0,即使怀有希望,也只是肥皂泡。

16.作者为什么用“往事”“现时”“未来”这样的思路来阐述“人是什么”?

往事——现时——未来,是生命的进行曲。人是有思维的,追忆往事、憧憬未来,是生命思考的两个方面,正是这两个方面的思考,决定着怎样把握现时。所以用“往事——现时——未来”这样的思路来阐述“人是什么”,可以从生命的过程上去阐明问题,可以从想和做的结合上阐明问题,可以把前人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阐述得更加深入,可以结合时代的要求阐明我们应该怎样憧憬未来,把握现时,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赵鑫珊《人是什么?》原文阅读
《人是什么》同步练习
赵鑫珊《人是什么》mp3音频朗读
《人是什么》说课稿
《人是什么》ppt课件6
《人是什么》能力训练
《人是什么》能力提高训练
《人是什么》备课笔记
《人是什么》难点解析
《人是什么》教学随想
《人是什么》名师点拨(内含同步练习)
《人是什么》课堂实录
《人是什么》ppt课件5
《人是什么》ppt课件4
《人是什么》ppt课件3
《人是什么》ppt课件2
《人是什么》ppt课件1
《人是什么》教案5
《人是什么》教案4
《人是什么》教案3
《人是什么》教案2
《人是什么》教案1
《人是什么》教案
《人是什么》教案6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