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一年级上 >>单元练习 >>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检测卷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9-09


高一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检测卷 


一、(20分,每题2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氾南(fàn) 社稷(jì) 夜缒而出(zhuì) 共其乏困(gòng)

B.会稽(kuài) 勾践(gōu) 冬则资絺(chī) 太宰嚭(pǐ)

C.强谏(qiǎng) 疾疹(zhěn) 公与之饩(xì) 持其踵(zhǒng)

D.昳丽(yì) 贾人(jiǎ) 玉体有郄(xì) 无之餔(bǔ)

2.选出完全不含通假字的一组…………………………………………………(   )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又欲肆其西封 

③失其所与,不知 ④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⑥将帅二三夫妇以蕃 

⑦少益耆食 ⑧老妇恃辇而行 

⑨奉厚而无劳 ⑩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A.③④⑤ B.②⑥⑨ C.②⑤⑧ D.③⑤⑩

3.选出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2分) ( )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为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虽悔之,亦无及已

D.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4.选出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2分) (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C.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5.选出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分) (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D.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日食饮得无衰乎

6.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齐兵乃出 乃自强步

B.其继有在者乎 有子孙相继当王也

C.持其踵为之泣 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D.必以长安君为质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7.下列句子使用了借代修辞的一项是…………………………………( )

A.臂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B.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C.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D.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8.下列句子没有使用谦称的一项是……………………………………( )

A.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B.老臣贱息舒祺,最少

C.寡人闻古之贤君 D.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9.选出句式不同类的一项………………………………………………( )

①非弗思也   ②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③赵氏求救于齐   ④于是入朝见威王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这过者

⑦何后之有     ⑧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⑨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 ⑩敢以烦执事

A.①⑨/②⑦/③⑤/④⑩/⑥⑧ B.①⑨/②③/⑤⑦/④⑩/⑥⑧

C.①②/⑦⑨/③⑤/④⑩/⑥⑧ D.①②/⑦⑨/③④/⑤⑩/⑥⑧

1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释史书《春秋》的,被称为“春秋三传”。

C.《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描写春秋战国时期鲁、齐、晋、郑、楚、吴、越七国的史实,所以有“春秋外传”之称。

D.《战国策》是由西汉刘向编订的,分12国策,共33篇。


二、默写填空(10分)

11.《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表明晋文公不愿向秦军进攻的原因的句子是:“ 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3分)

  1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威王听了邹忌的分析,采取的措施是“      

                                   ”。(5分)

  13.请从越王勾践立志报仇的故事中概括出一个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的一条成语:        (2分)

  三、阅读(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2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甲)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乙),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丙),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丁)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4.文中标明甲乙丙丁四处所缺的时间词语已列在下面,将下列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后的横线上:(2分)

甲 乙 丙 丁 

A.明日 B.暮 C.朝 D.旦日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寝而思之 D.服衣冠,窥镜

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B.寝而思之 徐公来,孰视之

C.欲有求于我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17.选出句式相同的一项(2分)………………………………………( )

①忌不自信 ②欲有求于我也 ③客从外来,与坐谈 

④皆以美于徐公 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⑥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④⑥

18.把下面几个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忌不自信 译文 

(2)客从外来,与坐谈 译文 

(二)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9-22题。(8分)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棋,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祖必祝之,祝日:,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1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2分)………………………(   )

①臣衰,窃爱怜之 ③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②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④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A.两个“窃”字的意思相同,两个“子”字的意思也相同。

B.两个“窃”字的意思不同,两个“子”字的意思也不同。

C.两个“窃”字的意思相同,两个“子”字的意思不同。

D.两个“窃”宇的意思不同,两个“子”字的意思相同。

2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窃爱怜之 ③持其踵为之泣

②父母之爱子 ④祭祝必祝之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C.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也不同。 D.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也相同。

2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C.父母之爱子女,为之计深远。 D.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22.选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2分)…………………………………………( )

A.左师公请求太后,让其子补黑衣之数,其目的是以此为话题,委婉劝谏太后。

B.左师触龙认为赵太后爱燕后胜过爱长安君。 

C.左师触龙认为,为子女作长远打算才是真正爱护自己的子女。

D.燕后远嫁,赵太后思念她,每次祭祖时,赵太后必为她祈祷,保佑她不被送回来,左师认为这才是真正为子女作长远打算。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回答23-题。(20分)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于郑子阳者曰:“子列子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乃为不好士乎?”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秉,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而拊心曰:“闻为有道者,妻子皆佚乐。今妻子皆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辞,岂非命也哉!”子列子笑而谓之曰:“君非自知我者也,以人之言而知我,以人之言以遗我粟也,其罪我也,又将以人之言,此吾怪不受也,且受人之养,不死其难,不义也;死其难,是死无道之人,岂义哉!”其后,民果作难,杀子阳。子列子之见微除不义远矣。且子列子内有饥寒之忧,犹不苟取,见得思义,见利思害,况其在富贵乎?故子列子通乎性命之情,可谓能守节矣。

(节选自《庄子·杂篇》)

23.下列两句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是 (2分)……………………………..( )

①令官遗之粟数十秉 ②闻为有道者

A.wèi wéi B.yí wéi C.wèi wèi D.yí wèi

24.“君过而遗先生食”中“过”的正确意思是 (2分)………………………( )

A.经过 B.探访 C.犯过错 D.做事过分

25.下列各句中的“其”与“不厌其烦”的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2分)( )

A.不死其难,不义也 B.其罪我也,又将以人之言

C.其后,民果作难 D.况其在富贵乎

26.下列各句中的“君”字,用于对话之中表示对对方敬称的是 (3分)……( )

①居君之国而穷 ②君乃为不好士乎 

③君过而遗先生食 ④君非自知我者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27.文中“死其难,是死无道之人”这一复句,要是给它的译文加上关联词的话,应当是 (3分)…………………………………………………………………………….( )

A.如果……那么…… B.既然……那么……

C.虽然……也…… D.只要……就……

28.子列子不受子阳之粟的原因是 (3分)…………………………………….( )

A.子列子通乎性命之情,自甘淡泊,不愿无功受禄,因此不受子阳之粟。

B.子列子自守节操,不愿苟取,见得思义,见利思害,因此不受子阳之粟。

C.子列子认为子阳是无道之人,死其难必将牺牲自己,因此不受子阳之粟。

D.子列子预见民将作难而杀子阳,为避免祸及全家,因此不受子阳之粟。

翻译下列各句:

29.遗先生食,先生又辞,岂非命也哉!(3分)

答:                                 

30.以人之言而知我 (2分)

答:                                 

四、作文(30分)

31.以“走进先秦历史散文”为话题写作文。可以改写其中的历史故事,可以扩写其中的人物传记,也可以对先秦历史散文的某一方面,如内容、写作特点等发表评论……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检测卷参考答案



一、(20分,每小题2分)

1.B(A“共”应读gōng;C“疹”应读chèn;D“贾”应读gǔ)

2.C  3.D 4. D 5. C(A名词活用为动词;B使动用法;C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D名词作状语。) 6.D 7. C 8. A 9. A(分别为判断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 10. C(应补上“周”,共8国;应删去“战国”)

  二、(10分)

1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3分)

1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这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5分)

13.卧薪尝胆(2分)

三、(40分)

(一)(12分)

14.依次为C D A B  

15.D(A古为“长”,今为“修理”;B古为“偏爱”,今为“自私”;C古为“躺而不睡”,今泛指睡觉。)  16. D  17. B(②④均为状语后置句;①否定句宾语前置,③宾语省略句“与”后省“之”,⑤定语后置句,⑥判断句)  18.(略,每句2分)

(二)(8分,每题2分)

19.C 20.B 21.A 22.B

(三)(20分)

23. A 24. B 25. C (C项“其”是指示代词,意义是“那”,指送米之事。除具体指代对象外,其意义与用法正与题干中的“其”相同。) 26. D(①句是门客与子阳的谈话,“君”是门客对子阳的敬称。②句也是门客对子阳讲的话,“君”也是敬称。③句是列子妻在与列子的对话中提到子阳送粮之事,“君”是对话两人之外的第三者,是对子阳的尊称,不符合题干要求。④句是列子在讲话时提到子阳并不是自己了解了列子,“君”也是指对话两人之外的第三者,此处是对子阳的尊称。) 27. A(“死其难,是死无道之人”一句,是列子对妻子陈述不肯受粟的原因时的一句话,其时,民尚未“作难”,子阳也没死,说“死其难”,只是假设,用B项的因果、C项的转折、D项的条件关系都无法解通。) 28. B(A项错在“自甘淡泊,不愿无功受禄”。原文只说列子能“见得思义,见利思害”,不忘根本,并没有说他“自甘淡泊”,列子不受子阳之粟,是因为并不是子阳自己了解列子,而是听他人之说;并不是因为自己对子阳没有功。C项错在“死其难必将牺牲自己”,列子不肯收子阳之粟并不是怕死、怕牺牲自己,而是认为“守节”之人不该受不义者之粟。D项的错误与C项相似,也是错解了列子不肯受粟的原因。此题的正确答案是B。B项准确地概括了列子的心智,正确地解说了列子不肯受粟的原因。) 29.送给先生粮食,先生又不肯接受,这难道不是我的命不好吗!(画线处为得分点,下同,3分)  30. 根据别人的话才了解我(2分)

  四、作文(30分,评分标准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ppt课件
天柱三中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检测卷及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检测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检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检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罗平一中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罗平一中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弟四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高中第一册第六单元试题解析(B卷)
人教版高中第一册第六单元试题解析(A卷)
人教版高一上语文第五单元复习练习题
肥西中学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同步测试
2006年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第四单元练习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第三单元综合练习
2006年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第二单元练习
2006年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第一单元练习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一上语文第一单元能力测试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