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一年级上 >>单元练习 >>
肥西中学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9-11


一、 选择题(45分)

⒈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

A(zhuān)臾 (xiàng)夫子 出于(xiá) (guī)步

B弃甲(yè)兵 孝(dì) 木直(zhòng)绳 槁(pù)

C(xiáng)序之教 涂有饿(piǎo) 参(xǐng)乎己 假(yú)马者

D(qì)而望矣 (zhǔ)崖之间 然而不(wáng)者 鸡豚狗(zhì)之畜

⒉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见笑(被笑话)于大方之家 (小看)仲尼之闻 用心(专一)也 无可寄托(寄居安身)

B风雨(产生)焉 锲(却)舍之 (渡)江河 闻者(明显)

C寒(比)水 取之(从)蓝 何异(比)刺人而伤之 移其粟(到)河内

D填然(咚咚鼓声)鼓之 是亦(行走)也 王无罪(不好的年成) 有事(发动战争)于颛臾

⒊下列“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 B吾尝跂而望矣 C顺风而呼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⒋下列句中,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

A未之有也 B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以为莫己若者

⒌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B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凭自己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

D君子生非异也(君子出生后跟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

⒍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 )

A寡人用心者 B寡人民不加多 C王道始也 D而轻伯夷

⒎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非能水也 C泾流之大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⒏下列划线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修文德以之 B七十者帛食肉 C远人不服而不能也 D既来之,则

⒐下面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

A则/移其民/于河东 B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⒑下面“者”字用法与“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揉使之然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陈胜者,阳城人也 D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⒒下列划线词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王无罪岁 D养生丧死无憾

⒓划线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何以伐 “欲之”而必之辞 B不患寡患不均 颠不扶

C季氏将有事颛臾 龟玉毁椟中 D且在邦域中矣 既来,则安之

⒔与“太后之色少解”的“少”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我尝闻仲尼之闻 B义不杀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C宾客意舒 D时,一狼径去

⒕划线词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我尝闻仲尼之闻 B伯夷之义 C若之乎 D以天下之为尽在己

⒖属于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

A卿欲何言 B甚矣,汝之不惠 C蚓无爪牙之利 D石之铿然有声音,所在皆是也

二、阅读题(30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10分)

⒗选出“寡人之于国也”的“于”义相同的一项( )

A河内凶,则移其民河东 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C季氏将有事颛臾 D是谁之过

⒘选出“之”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邻国民不加少 ②填然鼓 ③久,目似瞑,意暇甚 ④寡人于国也 ⑤然而不王者,未有也 ⑥申以孝悌之义 ⑦王无罪岁,斯天下民至焉

A①④/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④/③⑤/⑥⑦

C①⑦/②③/④/⑤⑥ D①⑦/②③/④⑥/⑤

⒙对“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考察别国的政治,不如我的用心 B体察别国的政令,不如我这样用心的

C观察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了心的 D了解别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般用心的

⒚对“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理解正确的是( )

A兵器拿到手,(士卒们)就抛下武器而逃跑

B兵器刚接触,(士卒们)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C兵器已经握在手,(士兵们)就丢下大部队拖着兵器逃跑

D兵器刚接触,(士兵们)就甩下兵器走了

⒛对选文一、二段理解正确的是( )

A孟子用比喻的方式指出梁惠王的“补救灾区”的方式不是好方法

B孟子用比喻的方式指出梁惠王所用的“爱民”临时措施,与邻国之政实际上是五十步与百步之比 C孟子用打仗为例,指出梁惠王没有实行仁政

D孟子用打仗为喻,指出梁惠王对人民“让步”太少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尽计;与秦,不若归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以救周,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知大国何涂之从而致之齐?……昔周之代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 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涂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16分)

21.对下列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秦兴师周而求九鼎 临:逼近 B危国,美名也 存:使……保全

C使陈臣思以救周 将:打算 D臣窃为大王忧之 私:私下

22.与“疾定所从出”中“疾”字意思相同的是( )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B君之疾在肌肤 C岂其愤世疾邪耶 D曾不能疾走

23.比较下列“之”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夫秦为无道也 ②不若归大国 ③不知大国何涂从而致之齐

④凡一鼎而九万人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24.以下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①周之君臣自尽计 ②得君臣父子相保也

A周的君臣内部用尽心思反复计议 得以保住君臣们父子的性命

B周的君臣内部用尽心思反复计议 得以保住君臣百姓的安全

C周的君臣暗中各自用尽心思 得以保住君臣们父子的性命

D周的君臣暗中各自用尽心思 得以保住君臣百姓的安全

25.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①所以备者称此 ②何涂之从而出

A准备的用品与迁鼎的人数相等 经由哪条道路运出来呢

B所以准备好这些生活用品 什么糊涂人会跟着出来呢

C所以准备好这些生活用品 经由哪条道路运出来呢

D准备的用品与迁鼎的人数相等 什么糊涂人会跟着出来呢

26.“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的正确意思是( )

A你们几个人到齐国来,还是没有人能够把鼎给我送来

B你们几个人到齐国来,可还是跟没有送一样啊

C你几次到齐国来说要把鼎送给我,可还是跟没有送一样啊

D你几次到齐国来说要把鼎送给我,还是没有人能够把鼎给我送来

27.最能概括颜率思想性格的一组评语是( )

①言而无信 ②不畏强权 ③足智多谋 ④巧舌如簧 ⑤善于辞令 ⑥假心假意 ⑦忠君爱国 ⑧奸诈狡猾 A①④⑧ B②③⑤ C③⑤⑦ D④⑤⑥

28.下列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秦国发兵攻打东周,索要九鼎,是颜率以名利为诱饵,搬来齐国的救兵,才保住了象征周室王权的宝鼎

B秦国发兵打东周,逼取九鼎,是颜率料事如神,假借齐王的声威而使秦兵不轻举妄动

C秦军撤走以后,颜率假戏真做,多次与齐王商谈如何搬运九鼎的事

D秦军撤走以后,齐王索要九鼎,颜率亲自与之商谈,终因齐国不具备搬运条件而作罢

㈢天末怀李白(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汩罗。(4分)

29.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凉风起天末”的意思是说边塞已刮起了秋风,“君子”指李白。

B颔联中的“鸿雁”代指信使,古时传说鸿雁能送书。

C颈联中的“魑魅”喻指奸邪小人,“喜人过”意思是说喜欢人们犯错误。

D尾联中的“冤魂”指屈原,“投诗赠汩罗”是杜甫设想的李白与屈原叙谈并作诗投赠。

3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以秋风起兴,凉风乍起,景物萧疏,全诗因而笼罩了一片悲愁。

B颔联委婉地表达了希望李白早日从流放地回来,不要留恋山水的殷殷之情。

C颈联中“憎”“喜”,在议论中饱含了情韵和哲理,意味深长。

D全诗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虽然感情十分强烈,但表达并非一泻千里,而是低回婉转,反复咏叹。

一、选择题(4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阅读题(30分)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三、填空与默写(25分)

31.本单元学习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三个阶段,以《 》和《墨子》为代表,属于语录体散文;以《 》《 》为代表,属于对话体论辩文;以《 》和《韩非子》为代表,属于专题论文。

32.《论语》是记录 的书,共 篇。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四书”除《论语》《孟子》外,还有《 》《 》;“五经”指《诗》、《书》、《 》《 》和《春秋》。

33.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世称“ ”;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世称“ ”。

34.《劝学》篇中的“劝”的意思是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所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有

35.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过矣。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蚓无爪牙之利……

3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37.且尔言过矣, ,是谁之过与。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今由与求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A

D

C

D

A

B

B

D

A

B

B

C

D

A

二、阅读题(30分)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C

B

B

C

D

B

B

A

C

C

A

C

B

三、填空与默写(25分)

31.本单元学习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三个阶段,以《 论语 》和《墨子》为代表,属于语录体散文;以《孟子》《 庄子 》为代表,属于对话体论辩文;以《荀子 》和《韩非子》为代表,属于专题论文。

32.《论语》是记录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的书,共 20 篇。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四书”除《论语》《孟子》外,还有《大学 》《 中庸》;“五经”指《诗》、《书》、《 礼 》《易 》和《春秋》。

33.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世称“ 孔孟 ”;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世称“ 老庄 ”。

34.《劝学》篇中的“劝”的意思是 勉励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学不可以已 ,所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有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35.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过矣。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

3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37.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 ,是谁之过与。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 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ppt课件
天柱三中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检测卷及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检测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检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检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罗平一中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罗平一中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弟四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高中第一册第六单元试题解析(B卷)
人教版高中第一册第六单元试题解析(A卷)
人教版高一上语文第五单元复习练习题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检测卷
2006年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第四单元练习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第三单元综合练习
2006年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第二单元练习
2006年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第一单元练习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一上语文第一单元能力测试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