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练习题B卷
长乐公主将出降,上以公主皇后所生,特爱之,敕有司资倍于长公主。魏征谏曰:“昔汉明帝欲封皇子,曰:‘我子岂得与先帝子比!’皆令半楚、淮阳。今资送公主,倍于长公主,得无异于明帝之意乎!”上然其言,入告皇后。后叹曰:“妾亟问陛下称重魏征,不知其故,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其社稷之臣也。臣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曲蒙礼敬,情义深重。每将有言必俟颜色,尚不敢轻犯威严,况以人臣之疏远,乃能抗言如是,陛下不可不从。”因请遣中使赉钱四百缗、绢五百匹以赐征,且语之曰:“闻公正直,今乃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乘此心,勿转移也。”上尝罢朝,怒曰:“今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惊闻其故。后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上乃悦。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以相赏 相:辅助
B.上然其言 然:这样
C.长乐公主将出降 降:出嫁
D.妾亟闻陛下称重于魏征 亟:急切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
②而吾以捕蛇独存
③每将有言必俟颜色
④魏征每廷辱我[ ]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3.下列对文中人物关系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公主与皇后是母女关系
B.上与长公主是叔侄关系
C.长乐公主与长公主是姐妹关系
D.长公主与长乐公主是姑侄关系
4.下列对文言文中几个习惯用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服:封建时代君臣上朝时所穿的礼服。
B.田舍翁:俗称老农,有时也指对人的贱称。
C.结发:古时男20岁,女15岁都束发,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
D.社稷:“社”原指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帝王都祭社稷,故又称国家。
以下5~6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5.①皆令半楚、淮阳
②得无异于明帝之意乎[ ]
A.①都命令给楚王、淮阳王一半封地。
②恐怕和明帝的想法不一样吧!
B.①命令都只给楚王、淮阳王封地的一半。
②岂能不同于汉明帝的想法呢?
C.①命令都只给楚王、淮阳王封地的一半。
②恐怕和汉明帝的想法不一样吧!
D.①都命令只给楚王、淮阳王一半封地。
②岂能不同于汉明帝的心意呢?
6.况以人臣之疏远,乃能抗言如是[ ]
A.何况他作为臣子处于疏远的地位,竟然能这样直言。
B.况且他是被疏远的人臣,却能如此直言敢谏。
C.况且他作为臣子处于疏远的地位,却能如此直言敢谏。
D.何况他是被流放的人臣,竟然能这样直言。
7.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从分句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今资送公主,倍于长公主
②上以公主皇后所生,特爱之。
③公宜常乘此心,勿转移也。
④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 ]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B卷:
1.C(A项“相”偏指一方;B项“然”是动词,“认为对”的意思;D项“亟”是“屡次”意,故选C)
2.B(①“以”相当于连词“而”,②“以”是介词“因为”,③④两句中“每”都是“常常”的意思)
3.D(皇帝女儿称“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
4.D(“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
5.C
6.A
7.A(①是转折关系,②和④是因果关系,③是承接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