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试 卷 YCY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42题)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 ) A.祓除(fú) 舂米(chōng) 冠盖如云(guān) 头晕目眩(xuàn) B.蛊惑(gǔ) 箴言(zhēn) 嗟来之食(jiē) 惊魂甫定(pǔ) C.骠勇(piào) 筵席(yàn) 力能扛鼎(gāng) 清风夜唳(lì) D.拘泥(nī) 朝暾(dún) 螳臂当车(dāng) 同仇敌忾(kài) 2.下列各组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手屈一指 面面相觑 计日程功 真知灼见 B.妍媸毕露 人才陪出 一筹莫展 槁项高馘 C.黔驴技穷 鸠占雀巢 欲盖弥彰 咸与维新 D.合盘托出 仗义直言 稗官野史 逾垣而走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 他的“五虎断魂枪”。 ②自南北朝以来日益兴盛的佛教,特别是经过武则天的 ,确实达到了发展的最高峰。 ③两国划定边界,如果是河流,往往以河流或主航道的中心线为两国的边境的 。 A.熟悉 扶植 界限 B.熟习 扶植 界线 C.熟习 扶持 界限 D.熟悉 扶持 界线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写议论文必须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文章才能入情入理,否则就只能是隔靴搔痒。 B.张老师和大家一起商讨他拟定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他洞若观火,对方案作了很多修改。 C.只要台湾当局领导人拿出诚意和实际行动来,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就会柳暗花明 的。 D.我们写一篇文章,文思泉涌的时候,一定是自命不凡的,否则,就根本不会动笔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参加这个工程的技术人员,经过三个月的紧张劳动,终于试制成功了一台自己设计的精密机床。 B.如果美术工作者看不到儿童自身发展的主动性,过早地让他们接受专业绘画知识,那么就会变成束缚儿童发展的枷锁。 C.大型国营企业发生的损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与企业控机制缺失、监督管理不严有 关。 D.为保持北京的故都风貌,在北京旧城区改造中,新的建筑应以故宫和皇城为中心向外分七层次逐步提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2分,每小题3分) 为无为之为,品无品之味 80年代末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教授曾赠一幅方斗于友,乃:“为无为之为,品无味之味”。 任先生的赠语意味深长。 “无为”是老子的哲学思想。“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无违”,即不违背客观事物的规律,改变客观事物的节奏。无为的境界,就是不违反万物自然发展的程式和机制,也就是不违反道理。老子说,圣人的学说是“能辅万物之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又说:“善行者,无达迹”。“无达迹”的行为,是使事物不留下伤痕的良好行为。“无为”就是“无达痕”。仔细检讨现在人类的许多行为(包括我们个人的行为),都是由于主观意志违反了事物发展的自然秩序和固有的规律,而给自然和人类自身带来越来越多的危害。后人把老子的“清静”与“无为”结合起来成“清静无为”,其意为不贪、不躁,便可达到无为的境界。 “味”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特殊范畴,英才也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独有的概念。这与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发达很有关系。刘勰、司空图对此都有很高的见解。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提出谈论诗首先要善于“辨于味”,诗歌的“味”,并非酸义是酸,咸义是咸,而是要达到一种“咸酸之外”的“醇美”,或者说,是一种“味外之旨”。在同文中,他又用了一种相似的说法:“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音韵外之致耳。”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超以象外,得其环力”。古人又云:“凡物酿之得甘,灸之得苦,唯淡也不可适,是文之真性灵也。”故林语堂云:“论文字,最要知味,平淡最醇最可爱而最难,何以故?平淡去肤淡无味,只有毫厘之差。”晋人的行草若断还连,似奇反正,以韵相胜,泊然无为而休气和平,意态超越而神明焕发。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在《画旨》中提倡:“平淡天真,自然浑成”。人淡如水,水淡如云,云淡如风,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淡”,是“无”,是“无味之味”。无味之味乃味之极也。 只有真正体会到“无为之为”和“无味之味”,你才能在人生和文学艺术上达到崇高的境界。“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此之谓也。 6.下列分别对“无为之为”和“无味之味”的内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 A.前者指老庄的哲学思想,后者指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独有概念。 B.前者指“无违”,即不违背客观事物的规律,不改变客观事物的节奏,后者指与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发达有关的古典美学范畴。 C.前者指“无达迹”的行为;后者指文学的一种最高的境界。 D.前者指“清静无为”,即不贪、不躁;后者指一种“咸酸之外”的“醇美”,即“味外之旨”。 7.下列对第二段画线句子“任先生的赠语意味深长”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为著名的哲学家,任先生的赠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的自风流”这一哲学命题。 B.作者引用了老子及古代的一些诗评诗论,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任先生赠言“意味深长”之所在。 C.作者借“任先生的赠言”这一话题,谈了自己对文学艺术的理解。 D.这句话在文中独立成段,即有强调作用,又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8.下列全部都能证明“无味之味”境界的一项是 ( ) ①任继愈教授曾书赠一幅方斗于我,乃:“为无为之为,品无味之味” ②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③超以象外,得其环力 ④平淡天真,自然浑成 ⑤凡物酿之得甘,炙之得苦,唯淡也不可知,是文之真性灵也 ⑥唯大英雄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9.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一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类只有不违反自然发展的规律,才能达到无为的境界。 B.只有将“无为”和“清静”有机会地结合起来,人类才能达到无为的境界。 C.晋人的行草如果断了还能相连,那么能够说明书法家达到了“大自然无为而休气和平”的境界。 D.人类之所以达到了文学艺术的崇高境界,是因为他们真正体会到了“无为之为”。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4题。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学于长安,显名太学,学中号为“任圣童”。 更始元年,以延为大司马属,拜会稽都尉,时天下新定,道路未通,避乱江南者皆未还本土,会稽颇称多士。延至,皆聘请高行如董子仪、严子陵等,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志不降辱。掾吏白请召之。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伯夷之节。都尉洒扫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延辞让再三,遂署义曹祭酒。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 建武初,延上书愿乞骸骨,归拜王庭。诏征为九真太守。光武引见,赐马杂缯,令妻子留洛阳。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又骆越之民无嫁娶之礼。延乃移书属县,皆以年齿相匹,其产子者,始知种姓。延视事四年,征诣洛阳,以病稽留,左转瞧阳令,九真吏人生为立祠。 拜武威太守,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子,父了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延即发兵破之。自是威行境内,吏民累息。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至,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令将杂种故骑屯据要害,其有警争,逆击追讨。虏恒多残伤,遂绝不敢出。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永平二年,征会辟雍,因为以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后汉书·循吏传》) 10.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省诸卒 省:裁减 B.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 宦:做官 C.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 籴:买卖粮食 D.皆以年齿相匹 匹:匹配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 A.天下新定,道路未通,避乱江南者皆末还本土 B.延辞让再三,遂署议曹祭酒 C.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 D.光武引见,赐马杂缯 学于长安 A.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待以师友之礼 B. 以乱易整,不武
九真吏人生为立祠 C. 为国者夫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其有紧急,逆击追讨 D. 其无知,悲不几时,不悲者无穷其矣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任延政治智慧的一组是 ( ) ①显名太学,学中号为“任圣童” ②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 ③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 ④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 ⑤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令将杂种故骑屯据要害 ⑥虏恒多残伤,遂绝不敢出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③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任延礼贤下士,宽厚待人,郡中有才能的人都乐意为他所用。龙丘苌隐居不仕,任延以仁义之举感动了他,使他主动请命。 B.任延治政有方,善化边俗。任九真太守期间,他教民田作,教民婚嫁之礼,使百姓由贫困走向富裕,由野蛮走向文明。 C.任延处事果断,常罚分明。田绀父子为乱,他发兵破之;外族骚扰,他遣良卒驽马把守要害之地,保证了治内的社会定定。 D.任延功绩卓著,但他曾两度贬官,一次是在九真太守任上,因为患病耽阁了征诣洛阳的行期;一次是做武威太守时擅自诛杀羌人被贬。
第Ⅱ卷(非选择题,108分) 四、(18分) 15.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魏文侯使舍人毋择献鹄于齐侯。毋择行道失之,徒献空笼。见齐侯曰:“寡使臣毋择献鹄,道饥渴,臣出而饮食之。鹄飞冲天,遂不复反。念思非无钱以买鹄也,恶有为其君使,轻易其币者乎?念思非不能拔剑刎颈,腐肉暴骨于中野也,为吾君贵鹄而贱士也;念思非不敢走陈蔡之间也,恶绝两君之使。故不敢爱身逃死,来献空笼,唯主君斧质之诛。”齐侯大悦,曰:“寡人今者得兹言三,贤于鹄远矣。寡人都郊地百里,愿献大夫为汤沐邑。” ——《说苑·奉使》 (1)道饥渴,臣出而饮食之。(2分) 译文: (2)念思非无钱以买鹄也,恶有为其君使,轻易其币者乎?(3分) 译文: (3)故不敢爱身逃死,来献空笼,唯主君斧质之诛。(3分) 译文: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2)小题。(5分)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支离笑此身”中的“笑”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3分) 答: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一句“明日又逢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7.补写出下列句篇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当待东宫, 。(《陈情表》)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赤壁赋》) ,烟光凝而暮山紫。(《滕王阁序》) (2) ,听臣微志, ,保卒余年。(《陈情表》)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青雀黄龙之舳。(《滕王阁序》) 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草木有本心 读唐诗,读到这一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突然想:世上什么东西最惨?是次品。我怎么会从这一句唐诗想到次品呢?不知道,反正我就是想到次品了。 说次品是婉转的说法,其实就是废品。废品与无用之物是不同的概念,无用之物就是无用,没有什么过错,也许是人们没有想出它的用处,也许是它并不想为人所用就装出一副全不起眼的样子,总之,无用不是褒义,也并不是贬义。但是废品就不一样了,它已经被按照某种希望、某种模式改造、加工(扭曲或者提炼),已经弄得面目全非了,却没有达到被改造的彼岸,没有达到改造者所希望的那种被用的要求,因此被扔在一边,不再被“用”。 我看不起废品,觉得它很可悲。 而无用之物有趣啊,它自然——春来草自青;它放任——纷纷开且落。保留了许多可能却不引而不发,终于任其凋零如陨叶落花,以一无所有保全了天然。 竹子是最中国化的草木,很有用。古代时用来做简,用来刻字,一烤会出汗的,所以史书又叫汗青。可以建竹楼,可以扎筏,还可以制家具,桌椅屏风还有床。 想想许多熟悉的带“竹字头”的汉字:竿、竽、篱、笼……都在告诉我们竹子的用处。雅一点的则是笠和笔,文人出门和在家里随时相伴的。 最风雅的自然是箫、笛、还有笙。 人喜欢这些竹制的器物,是从人的立场出发的,若是从竹子的立场出发,被人如此看重是荣宠还是不幸则很难说。 要被砍下来,接受挑选,然后或劈或凿,又削又磨,甚至千揉百烤,真是苦心志,伤筋骨,可伤可叹。何况还有那些被砍了下来,又因为形状不合要求,或者后来爆裂。或者凿错削坏了……弃而不用的,何等可悲!一旦次了,便什么都做不成了,它永远不能回到山间坡上,做自由自在沐雨栉风的竹子,而且连露水都不来打湿它,它连哭泣都不能够了。 它不再是竹子,而且什么都不是。它既不是竹,也不是竹制品,它没有姓氏,只有一个统称叫做“次品”。 人总是这样,看到竹子就想到要做成什么,而且相信,经历的所有折腾劳苦都必然会有报偿。要奋斗就要牺牲,而牺牲了就会成功,至少有意义。似乎没有人肯正视一个真相,或者说因为对成功不可抑制的欲望而假装忽略了它:成功都是用牺牲换来的,而牺牲不一定与成功有联系。 何况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成功?现在所谓的成功,不过是按照大多数人的标准衡量的,而按照他人的意志塑造自己,一出发就是错误的。 一来本性就是错了,再努力就是错上加错,再不走运成为次品,那真是万劫不复。但是一竿竹子要有用,就是要冒这样的风险的。一个人要成功,是不是也一样? 所以我喜欢这句诗:草本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不论是次品还是成品,都不是它的本心。它的本心是做一竿不被理会的竹子,钻出土,解开带绒毛的笋衣,拔节,抽枝,在风里婆娑,在雨中瑟瑟,如果没有葬身熊猫之腹,那等待着它最后结局的是开花,死去……远离欣赏和利用,也远离扭曲的企图,这样自然就避免了厄运。 无用的竹子应该是快乐的。 作为竹子,没有比这更好的命运了。不想有用,就不被扭曲,更永远避免了沦为次品的悲惨。 在无用中保全了自己,这样就不用为了实现一种可能而舍弃生命内在的九百九十九种可能。不是不能,是不忍,不愿,不甘。 生命是一朵千瓣莲花,如果我的“本心”拒绝盛放,那么也就拒绝了枯萎和零落。 18.文中“废品”和“无用之物”的含义是什么? 废品: (2分) 无用之物: (4分) 19.作者说的本心是什么?(3分) 20.请概括出作者喜欢“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句话的理由。(4分) 21.如何理解文中的“成功都是用牺牲换来的,而牺牲不一定与成功有联系”?(2分) 你怎样评价文中作者对成功的看法?(3分) (1) (2) 六、(12分) 22.下面的一段话有啰嗦之处,请删除多余的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分) 对于无法搬迁的文物,三峡库区有关部门也将设法予以保护。如库区唯一的一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上唯一的古代水文站——白鹤梁水文站,已确定将其注入水中,在岸上按原样仿制重建。 应删除的词语: 、 。 23.把下面的长句改写为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不得改变原意,可添加必要的词语。(6分) 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都是“痛苦使然”的尼采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恰恰恰相反符合中国传统里一个痛苦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的意见。 ① ② ③ 24.依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连贯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4分) 如果自然是一本书,旅游就是阅读,你可以从中收获许多东西。 登山,你可以读到深厚雄奇。 观海,你可以读到博大深沉。 答:如果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花儿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儿谢了。//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了一个它不能胜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 请你以上述诗句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15分) 1.A 2.D 3.B(熟悉,清楚地知道,知道得清楚;熟习,熟练掌握。扶植,扶持培植,使成长发展,其对象比扶持;广;扶持,搀扶,帮助,其对象是人。界限,多用于抽象事物;界线,多用于具体事物)4.C 5.A 二、(12分)6.C 7.A 8.B 9.A 三、(15分)10.C(“籴”应为动词“买进粮食”之意) 11.D(“引见”现代汉语是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这里的邀请相见之意。) 12.C(两句中“为”都是介词,但①译作“给”,②译作“被”) 13.B(表现其才学;④、⑥从侧面写其政治智慧。凡含此三项中任意一项者为错项。) 14.C(“驽马”指劣马,跑不快的马,与文意不符。) 四、(18分)15.(8分) (1)半路上天鹅又饿又渴,我放它出来让它喝点水吃点东西。(2分) (2)我心想不是没有钱再买一只天鹅,(只是觉得)哪里有作为国君的使者,可以随便改换国君的礼物呢?(3分) (3)所以我不敢爱惜自己而逃避,来献上空笼,请君主砍我的头吧!(3分) 16.(5分) (1)用得好,一个“笑”字与前句的“悲”字相呼应,是对一生经历的自我嘲笑。作者追忆往事又回到现实,满怀无奈、辛酸与不平之气。(3分) (2)满腹愁绪,日渐衰老,但新的一年又要来到,让作者倍感受凄凉,使他的愁苦心情更加沉重。(2分) 17.(5分) (1)猥以微贱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潦水尽而寒潭清 (2)愿陛下矜悯愚诚 庶刘侥幸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舸舰弥津 五、(18分)18.废品:被按照某种希望、某种模式改造、加工、已经弄得面目全非(1分),却没有达到被改造的物。(1分) 无用之物:无用,没有什么过错(2分),或答“人们没有想出用处,不想为人所用”(2分);第二层含义答“自然、放任的物”或“以一无所有保全了天然”。(2分) 19.保持自我、保持本真或坚持自己的立场,恪守人生信念或不“为了实现一种可能而舍弃生命九百九十九种可能”。(意思对即可)(3分) 20.这句诗与作者的心意相合,作为草木春来自青,花开花落。在山间栉风沐雨,远离欣赏和利用,然后死去,不必被攀折,不必被扭曲;作为一个人来讲,不必遵照别人眼中的成功标准而舍弃自我,应该保全本心、保全自我。(意思对即可,二个方面各2分)(4分) 21.(1)要获得成功必须付出努力,但成功的因素不单单只有“努力”。(2分) (2)看法:①在“成功”与“牺牲”二者关系上,作者是辩证的。②作者对成功的看法总冷静、理智、让人警醒。③对于成功的标准,作者有不同于大多数人的看法。(意思对即可,以上三点各一分) 六、(12分) 22.(2分)一座 仿制 23.(6分) ①尼采曾把下蛋母鸡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 ②中国传统里有一个痛苦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的意见; ③尼采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喻恰恰符合这个意见。 24.(4分) 如果人生是一首诗,奋斗就是欣赏,你可以从中收获许多东西。 成功,你可以从中体验到喜悦和自豪。 失败,你可以从中体验到痛苦和脆弱。 [译文] 任延字长孙,是南阳郡宛县人。更始元年,因为任延是大司马的属官,被任命为会稽都尉。当时天下刚刚太平,道路还没有畅通,到江南避乱的人都还没有回中原,会稽郡堪称士人荟萃之处。任延一到会稽郡,就聘请品行高洁的人如董子仪、严子陵等,用对老师和朋友的礼节恭敬地接待他们。下属官吏中生活贫穷的,他就用自己的俸禄支助他们。又精简了郡中的士卒,让他们去耕种公家的田地,来周济极端贫困户。建武初年,任延上书希望告老还乡,他回到了朝廷。朝廷任命他出任九真太守。九真郡的民俗以打猎为业,不知道用牛耕种,百姓向交趾郡人买粮食,往往搞得很困顿。任延就命当地人铸造耕田农具,教他们开垦荒地。当地的田地一年一年地开拓。百姓们富足了。另外骆越的百姓没有嫁娶的礼法,任延就发公文给下属各县,各以年龄相匹配。那些生了孩子的人,这才知道孩子的父亲和姓氏。任延在九真郡干了四年,被朝廷召回洛阳,但因病留了下来,降为睢阳令,九真郡的官吏和百姓为他立了生祠。 又被任命为武威太,光武帝亲自召见。告诫他说:“好好地待奉你的上级,不要丢失了你的好名声。”任延回答说:“我听说忠臣不能有私心,有私心之臣就是不忠,办事公正,把公务放在首位,这是一个臣子应该具备的节操。上上下下说一样的话(或“一个腔调”),不是陛下的福分,所以(让我)好好地待奉上级,我不敢接受。”光武帝叹息说:“你说得对。”武威郡的北面为匈奴,南面连接着羌族各部落,当地百姓害怕外族掠夺,许多人废弃了农田。任延到后,挑选了一千名精通武艺擅长打仗的男子,明确赏罚,如果有紧急情况,就迎击追讨。匈奴人和羌人常常被大量杀伤,于是就不敢出来骚扰了。河西地区过去少雨,任延就给那儿设置负责水利的官员,不修复沟渠,当时的百姓因此都得到了好处。任延又在郡中建立了学校,对下属官吏的子孙,都让他们到学校里接受教育。让他们识字读书懂得了道理,就全部予以提拔推荐。武威郡中于是就有了儒雅之士。后来任延因犯了擅自杀死了羌人而没有先报告上司的错误,降官为召陵令。永平二年,任延被征召至辟雍,就被任命为河内太守。任延在郡任职九年,因病而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