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杜甫律诗五首》教学设计2
作者:谭道忠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9-09


杜甫律诗五首 

重庆石忠县中学 谭道忠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致君尧舜上”的抱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感情。 
2.了解五首诗的写作背景,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 
3.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学习障碍】 
1.弄清五首诗的内容。 
2.体味诗本身的情感。 
【学习策略】 
一、赏析透视法 
1.《客至》 
背景: 
这首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曾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暂时安定下来,在友人的接济与帮助下,一家人的生活过得还算平稳,闲来也不时有客人相访,杜甫曾为此先后写下了《有客》《宾至》和《客至》,而前两首是在草堂刚落成不久,为一位偶尔过访的旧相识和一位远道专程来访的客人分别写下的。而此诗作者在诗下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是唐时人们对县令的称呼,当时的杜甫草堂地处四川犀浦县,这位县令当为犀浦县县令。从诗中亲切、随意的描述看,这位县令与作者的关系非同一般。 
大意: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记事诗,整首诗字里行间透着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因客来访而喜悦的心情。前四句诗集中笔力写了户外户内的环境,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情;后四句诗中不惜浓墨重笔,集中展现了酒菜款待客人的场面,还出人意料地突出了邀请邻居助兴的情节,表现了诚挚、直率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事编织在一起,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无不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名句赏析:“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这两句诗,作者把笔触由户外的春景移向庭院,说话的口气也由对读者交待转换成了直对客人说话,增强了亲切、自然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并没有因为迎客而打扫;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另外,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筵客意,今日“君”临,并能热情款待,足见两人交情之深厚。 
2.《旅夜书怀》 
背景: 
“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大意: 
这是一首感叹自己的不幸身世之作。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首联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桅杆的小舟孤零零地在夜里漂泊,寄寓了自己内心的凄苦之情。颔联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正好反衬了诗人孤苦伶仃、颠沛流离的悲怆心情。诗的后半是述怀。颈联是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名声好呢?做官倒应该因年老多病而退休,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心中的不平。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缘景自况以抒悲怀。 
名句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样的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难怪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浦起龙《读杜心解》),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其实只要联系本诗写作背景和全诗的意境不难看出,这两句诗是在以乐景写哀情,作者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衬一叶可怜小舟的孤单与渺小,面对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过去,望望无光的未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程,怎不悲从中来? 
3.《咏怀古迹》(其三) 
背景: 
本诗原是一组诗,共五首,为《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写成的。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庚信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也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这一组诗里有全首咏怀的,有单咏古迹的,也有借古咏怀的。本篇是第三首属第三类,当时作者因寓居在王昭君的故乡,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大意: 
这是一首借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怀抱的咏怀诗。王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咏叹的题材,杜甫此诗独以深刻感人而警动千古。诗人把自己去国离乡的愁恨寓于其中,加深了诗歌的内涵。首联发端突兀,气势极盛,点出昭君的出生地,从侧面烘托了昭君的形象。颔联述昭君遭遇,不发议论而感慨无穷,从正面赞扬了昭君的坚强性格。后四句指斥君王昏月贵,致使昭君遗恨千古,从又一侧面烘托了昭君的形象——人们既赞扬她的美好品质,又同情她的不幸。 
名句赏析:“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省”,即省约、省略的意思。“省识”,约略地看着。“春风面”,形容青春美貌。此句写汉元帝“按图召幸”铸成大错,王昭君既已远嫁匈奴,汉元帝只能在画图中约略地看视她的青春美貌了,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道。“环珮”句是说昭君已经出塞,纵然月夜魂归故里又有什么用呢?此句除讽刺汉元帝之外,也写出了王昭君怀念故园之心永远不变。 
4.《阁夜》 
背景: 
此诗766年冬作于夔州西阁,这时诗人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已先后去世,四川一带仍有军阀连年混战,外有吐蕃时常侵扰。杜甫以老病之身仍在不断地迁徙飘荡,他忧时伤乱,心情十分沉重,写下了这首诗。 
大意: 
这首诗历来被认为是杜诗中的经典之作。诗集中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首联交待时间,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颔联气势磅礴,悲中见壮,绘景伟丽生动;颈联写出了那个动乱时代人民生活的悲惨和诗人流落天涯的特殊感受;尾联借古人贤愚同归于尽聊以自慰,感慨深沉,更显示出内心的凄苦万状。 
名句赏析:“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这两句写“寒宵”的所见所闻,上句紧承上文“宵”字,写黎明前听到的当地驻军的鼓角,暗示了诗人的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鼓角声”“声悲壮”与“五更”的巧妙结合显示了夔州一带的战争气氛之浓。下句写三峡美丽的夜景,因为雪过天晴,故三峡中隐星可见,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此联的妙处在于诗人把对时局的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将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融入深深的景色之中。 
5.《登岳阳楼》 
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春,杜甫携家眷自夔州出峡,途经湖北江陵、公安一带漂泊到湖南岳州(今岳阳),从“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泊岳阳城下》)看,作者到达之时正是深秋。杜甫曾两次登岳阳楼,这首诗所说的当是第一次,时间大约是到达岳阳之初,作者登上洞庭湖边的岳阳楼,即景抒情写下了此诗。 
大意: 
作者登上岳阳楼,独立苍茫,面对浩渺无边气吞云梦的洞庭湖,不禁在辽阔的宇宙间痛切地感到自己的老病孤单和飘泊无依,继而想到兵戈未息的可悲现实,不由得伤心已极涕泗滂沱。黄生说:“前半写景,如此阔大,转落五六,身世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结语凑泊极难,不图转出‘戎马关山北’五字,胸襟气象,一等相称,宜使后人搁笔也。”这首诗气象闳放,涵蓄深远,纵横捭阖,极变化之妙。其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与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同样雄伟。 
名句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两句诗写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气象。“吴楚”,指春秋战国时吴楚两国之地,在我国东南一带(江、浙、皖、赣、湘、鄂)。大致说来,吴在洞庭湖东,楚在洞庭湖西,所以说吴楚之地好像被洞庭湖分做两边。“坼”,分裂。“乾坤”,指天地,包括日月。这两句诗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中一般,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的巨大形象逼真地描绘出来了。 
二、鉴赏细琢法 
1.《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写的是草堂外的景象:春天到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鸥鸟飞来,或翔于水面,或集于溪边。这是地道的南国水乡风光。为什么一开篇诗人就写景呢?从“但见”二字我们可以窥知诗人心中的奥秘:原来他太寂寞了,深盼有人来此,可是不见人来,但见群鸥,也就只好日日与鸥鸟为伍了。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上句承前,意思是既无人来,也就懒得去扫门前的花径,由它凌乱下去,表现了诗人失望的情绪,只好甘守寂寞了。这其实正是为下句作铺垫,因为下句说的就是“客至”,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诗人已多日不闻敲门声了,颇有冷落之感,这天忽闻有人敲门,急忙跑去,开门一看,惊喜万分,竟然是自己的老朋友来了,顿时觉得眼前一片光明,生气盎然。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这不是客套话,句句都是实情。老朋友来得突然,草堂距市镇又远,备办来不及了,只拿家里现成的酒菜来招待,更显出主客之间的深厚友情。这跟《有客》中写的“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一样,都是彼此相亲不见外之意。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从“尽余杯”一语可以看出,这时酒宴已到高潮,诗人欲呼邻翁与客人对饮,更增加了欢快的气氛。至此结束全诗,余味无穷——邻翁来了没有呢?这用不着交代,当然是来了。 
这首诗以“但见群鸥”起,以呼邻翁“对饮”结,感情发展的脉络极为分明,十分耐人寻味,可以作为诗人清新明快风格之一例。 
2.《旅夜书怀》 
前两联写景,诗眼在“独夜舟”三字上,其余全属烘托。舟泊于岸,所以首句写岸,次句写舟。称“独舟”者,仅此一舟之谓也;“夜”,用于点明泊舟时间。这两句勾画了这样一个境界:河边孤零零地泊着一只小船,桅杆高耸;岸上只见小草,不见人家,简直冷寂得很。第三、四句承“夜”字写诗人所见景色: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近处,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这难免使诗人感到,在这样的境遇中,一叶小舟显得何等孤单、渺小,它的命运简直可以听凭大自然的摆布;而江水的奔流更使他联想到时光的迅速消逝…… 
这小舟的命运正是诗人命运的写照。诗人这时已到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房琯、郑虔、高适、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现在,“五载客蜀郡,一年在梓州”(《去蜀》)的生活刚刚结束,而将来的生活如何又难以预料…… 
总之,诗人的万千思绪都蕴含在这景物描写之中,由此再发展到下文的直抒胸臆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3.《咏怀古迹》 
王昭君形象的塑造。 
杜甫善于在叙事诗中塑造人物的形象,例如《兵车行》中的行人,《石壕吏》中的老妪,《新婚别》中的新妇,都十分动人,能给读者留下隽永的印象。而律诗主要用于抒情,虽有叙事成分,不过是作为抒情的依托,并不承担塑造人物形象的任务。这首诗却略有不同:它仍然重在抒情,而它的抒情是通过塑造王昭君的动人形象实现的。 
诗的开头,以“群山万壑赴荆门”写昭君的出生地,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这大概是因为诗人首先想到,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殊方异域,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接着叙述昭君的一生,诗中出现了两个典型的镜头:“一去紫台连朔漠”写昭君由汉宫到匈奴的行程,颇有“关山度若飞”的气概,“一去”二字尤其真切,从正面表现了昭君的坚强性格;“独留青冢向黄昏”写昭君坟上长出青草,它仿佛告诉人们,昭君虽死而故国之思犹在——她依然向往着自己生长的地方,这又进一步丰富了昭君的形象。 
但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说,毕竟是一种不幸。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的呢?“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就是对这个问题的答复。“画图”,指汉元帝“按图召幸”一事,但诗人用事巧妙,仅以“省识春风面”五字带过,把史家因“为尊者讳”(见“有关资料”)而隐去的事实含蓄地揭露了出来,说明了皇帝的昏庸。接着再说大错已经铸成,即使昭君的魂魄月夜归来也是徒然的了——这一句除讥讽昏庸的统治者外,还兼有跟上文“独留”句相照应的作用,形象地表现了昭君的故土之思。 
最后两句写千年(实际是800年)以来,人们从琵琶伴奏的《昭君怨》歌词里听到了她的悲怨,也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人们既赞扬她美好的品格,又同情她的不幸。 
4.《阁夜》 
诗中用事共三处:①“五更”句用祢衡事。《后汉书·祢衡传》:“(曹操)闻衡善击鼓,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cān 
zhuā),蹀躞(dié 
xiè,小步)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②“三峡”句用汉武帝问星象事。《汉书·天文志》云:“元光(武帝年号)中,天星尽摇,上以问候星者,对曰:‘星摇者,民劳也。’后伐四夷,百姓劳于兵革。”③“卧龙”句用诸葛亮、公孙述事。《三国志·诸葛亮传》云:“徐庶见生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左思《蜀都赋》云:“至乎临谷为塞,因山为障;峻岨(jū,戴土的石山)塍埒长城,豁险吞若巨防。一人守隘,万夫莫向:公孙跃马而称帝,刘宗(刘备)下辇而自王。” 
诗人用事之妙在于,事与诗中意境合为一体,而使人不觉得这是用事。例如黎明前的鼓声带着山谷中的回音,从寒气中传来,确实能给人以悲壮的感觉;在奔腾的江水里,星河的倒影必然是摇曳不定,这样的意象在吟诵几遍之后都不难在读者的头脑中生成。有了这样的意象,再去弄清事典的出处,对诗句的理解就加深了,例如从“五更”句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慷慨之情,从“三峡”句可以认识到“百姓劳于兵革”使诗人深以为忧——再从章法来看,这样写还兼有为下面“野哭”一句张本的作用。至于诗人以诸葛亮、公孙述自解,跟诗境的关系尤为密切,因为武侯庙、白帝庙都在州城附近,诗人都去看过。前人云:“作诗用事,要如释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这首诗中的用意正是如此。 
5.《登岳阳楼》 
全诗分两层: 
前一层先叙登楼,后写洞庭湖景观,一起一承,章法分明。起句以“昔闻”与“今上”对应,看似平常,却颇有深意在。“昔”,当指诗人的青年时代,又值“开元盛世”,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呢,祖国山河残破,疮痍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但诗人只叙事,不说情,把情留给读者自己去品味。接着就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是诗人心中的画面,仅凭肉眼是看不到的,它使人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自然,诗人此刻的心情跟曹操有所不同。 
后一层先说个人景况,后说国事艰难,使人担忧,一转一合,显而易见。“亲朋”两句中,要害是“孤舟”一词。诗人自离夔州之日起,全家人都生活在船上,实际上已无家可归,所以由写景转入抒情先说个人景况;再说从洞庭水转换到“孤舟”,脉络也十分清晰。至于说亲朋“无一字”,显然是无所依托之意。这又加重了诗人自伤飘泊的感情。但诗人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是以国事为念,因此,当他站在岳阳楼上“凭轩”远眺时,就联想到当时吐蕃犯边的情况,不禁潸然泪下了。这个抒情结尾将诗的思想内容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凭轩”二字又巧妙地照应了第二句,以此结束全诗恰到好处。 
这首诗可以说是咏岳阳楼的绝唱。唐庚《子西文录》云:“尝过岳阳楼,观子美诗,不过四十字耳,其气象闳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辈,率为大篇(注),极其笔力,终不逮也。杜诗虽小而大,余诗虽大而小。”这决非过誉。 
三、知识梳理法 
1.生字词注释 
飧(sūn):熟食。 
醅(pēi):未过滤的酒。 
官应老病休:应(yīnɡ),认为是,是。 
危樯(qiánɡ):高高的桅杆。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朔(shuò)漠:北方的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青冢(zhǒnɡ):指昭君墓。冢,坟墓。 
省(xǐnɡ)识:约略认识。省,约略。 
霁(jì):雨过天晴,这里借以形容雪光的清朗。 
樵(qiáo):樵夫。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乾坤(qián kūn):天地。 
戎(rónɡ)马:借指战争。 
轩(xuān):指城楼上的窗。 
涕泗(sì):眼泪、鼻涕。 
2.通假字 
岁暮阴阳催短景           景,通“影”,指白昼。 
3.一词多义 
舍    舍南舍北皆春水                         音shè,房舍,住所。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shè,客舍,旅馆。 
舍相如广成传舍                         shè,前“舍”,安置住宿,后“舍”与“传”连 
用,指客舍。 
退三舍避之                                shè,古代一天行军的路程,三十里。 
舍瑟而作                                   shě,舍弃,放弃。 
夫人请之,吾舍之矣                  shě,释放,放开。 
市    盘飧市远无兼味                         市镇。 
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                  交易的场所,市场。 
吾行市毕即归若父                     街市。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处决人的场所。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交易,做买卖。 
愿为市鞍马                                买,购买。 
著    名岂文章著                                显明,显著。 
常著文章自娱                            写作,著述。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       zhuó,附着。 
盖以十舰最著前                         zhuó,列在,处在。 
著我绣夹裙                                zhuó,穿,穿戴。 
休    官应老病休                                退休。 
行者休于树                                休息。 
感吾心之行休                            结束,停止。 
则这攒典哥哥休强挺                  副词,不要,别。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吉祥。 
省    画图省识春风面                         xǐnɡ,约略。 
皇帝春游,览省远方                  xǐnɡ,看,察看。 
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                  xǐnɡ,看望,探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xǐnɡ,检查,反省。 
故有所览辄省记                         xǐnɡ,记忆,记住。 
省吃俭用                                   shěnɡ,减少,节省。 
尚书省                                       shěnɡ,宫禁,天子居住的地方,引申为中央机 
关名称。 
七省好事者皆来学                     shěnɡ,地方行政区划名称。 
论    分明怨恨曲中论                         诉说 
每与臣论此事                            讨论,议论。 
余不佞,独特迂论                     言论,主张。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评定,判定。 
寻移刑部,论死                         判罪,判决。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考虑,考察。 
恨恨那可论                                讲,说。 
《过秦论》                                文体的一种,即议论文。 
《论语》                                   lún,通“伦”,条理,顺序。 
景    至若春和景明                            日光。 
以欹为美,正则无景                  景色,景物,景致。 
承天景命                                   大。 
赢粮而景从                                yǐnɡ,阴影,影子,这里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数    夷歌数处起渔樵                         shù,好几个。 
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shù,数目,数量。 
则胜负之数                                shù,命运,运数。 
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shù。 
请数公子行月                            shǔ,计算。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shǔ,列举,数说。 
数罟不入洿池                            cù,细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shuò,屡次。 
事    人事音书漫寂寥                         人事,指交游。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事情。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特指战事。 
余将告于莅事者                         特指政事。 
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       从事,做。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侍奉,服侍。 
漫    人事音书漫寂寥                         徒然,白白地。 
只见魏兵漫山遍野                     水涨溢,引申为满,遍。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模糊,不清。 
漫卷诗书喜欲狂                         随便,随意。 
病    老病有孤舟                                多病。 
子疾病                                       重病,病重。 
君之病在肌肤                            泛指疾病。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生病,有病。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疲劳,困苦。 
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弊病,毛病,缺点。 
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羞辱,伤害。 
吾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担忧,忧虑。 
孤    老病有孤舟                                孤独,孤单,单独。 
哀鳏寡,卹孤独                         幼年丧父。 
碧峰巉然孤起                            独立,高出。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古代王侯自谦之称,意为少德。 
凭    凭轩涕泗流                                靠着,依靠。 
心凭噫而不舒兮                         愤懑,烦闷。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仗恃,指靠,凭借。 
凭高视下,势如劈竹                  登,登临。 
王族多无赖,共凭陵其孤寡       欺凌,欺压。 
4.词类活用 
野哭千家闻战伐                                野,名词作状语,在野外。 
5.常用虚词 
曾    花径不曾缘客扫                         副词,曾经。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副词,竟然,连……都,表示出乎意料。 
荡胸生曾云,决眥入归鸟           通“层”。 
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无时不分至十户不止 
zēnɡ,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曾益其所不能                            zēnɡ,增加。 
始    蓬门今始为君开                         副词,才。 
晋于是始墨                                开始。 
唐浮图慧褒始舍其址                  副词,当初,最初。 
尽    隔篱呼取尽余杯                         完,完了,没有了。 
尽心力而为之                            竭尽,全部拿出。 
惟思自尽                                   死,灭。 
尽收齐地                                   副词,全,都。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副词,最,极。 
岂    名岂文章著                                副词,表示反诘,可译为“难道”。 
将军岂有意乎                            副词,表示推测,可译为“可”“是否”。 
独    独留青冢向黄昏                         副词,仅,只,惟独。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单独,独自。 
哀鳏寡,卹孤独                         老而无子。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独特,特殊。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副词,偏偏,单单。 
独畏廉将军哉                            岂,难道。 
尚    生长明妃尚有村                         副词,还。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副词,尚且。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高出,高尚。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矜夸,自高自大。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              尊崇,崇尚。 
相    肯与邻翁相对饮                         xiānɡ,副词,互相,交互。 
杂然相许                                   副词,表示动作行为趋向一方。 
王大怒,使相之                         xiànɡ,审视,观察。 
儿已薄禄相                                xiànɡ,相貌,容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xiànɡ,辅助君主的地位最高的大臣。 
愿为小相焉                                xiànɡ,赞礼官,主持礼节仪式的人。 
6.特殊句式 
空归月夜魂                                       即魂于月夜空归。主谓倒装。 
四、对比鉴赏法 
《咏怀古迹》(其三)被誉为咏昭君诗中的绝唱,试与下面白居易的《王昭君》(二首)比较,说说二者在风格上有什么异同。 
王昭君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其 二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娥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客至》和《咏怀古迹(其三)》在这五首诗中风格显得特殊一些,所以单设一题,目的是初步了解杜诗风格的多样性。为降低答题的难度,采用了用具体作品相互比较的方式。 
参考答案 
白诗明快浅显,立意巧妙,先说昭君为胡地风沙所困,已变得憔悴,但不愿让汉帝知道,只希望回国,有恋主之情。跟白诗相比,杜诗深沉得多。杜诗好就好在有沉郁一面(就内容而言),又有绵丽一面。 

【研究性学习】 
宋祁《新唐书·杜甫传》(有删节)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楚、齐、赵间,李邕奇其才,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诸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杨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载,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书,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推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诧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nǜ),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jié)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下江陵,泝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一夕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汙。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同步达纲练习】 
一、读杜甫《客至》诗,完成1~2题。 
客 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题称“客”而不称“宾”,是有用意的:称“宾”有“敬之之义”,而称“客”有“亲之之义”。 
B.“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也是过于单调么? 
C.“无兼味”“只旧醅”含有寒酸之意,作者感到羞愧不已,只好向客人道歉。 
D.“呼取”有“叫过来”之意。诗人与客人喝到酣畅时,忍不住隔篱呼叫邻翁作陪。 
2.选出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至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但见”,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 
B.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筵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C.颈联由颔联虚写客至转入实写待客。诗中的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 
D.尾联可以看出,此时酒宴已至高潮,诗人喝得酩酊大醉,隔篱呼邻,醉态毕露,由此可见饮酒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尾联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二、阅读杜甫《旅夜书怀》,完成3~4题。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3.选出对这首诗中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 ) 
A.“旅夜书怀”:“旅夜”,旅途之夜。书,写,记下。怀,情怀。 
B.“危樯独夜舟”:危,危险,因樯高而危。 
C.“名岂文章著”:名,名声;著,显露,显明。 
D.“官应老病休”:应,认为是,是;休,罢退。 
4.选出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首联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景中寓情,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B.颔联写远景:明月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以辽阔寂静的景色反衬出自己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无告的凄怆心情。 
C.颈联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心里话,立意非常明确。 
D.尾联与颈联同为“书怀”: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1.C 
2.D(“喝得酩酊大醉……醉态毕露”评析不当) 
二、3.B(高) 4.C(反话,立意委婉)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杜甫律诗五首》教案3
杜甫律诗五首《客至》《旅夜书怀》《咏怀古迹》《阁夜》《登岳阳楼》ppt课件1
《杜甫律诗五首》解题指导
《杜甫律诗五首》能力训练
《杜甫律诗五首》ppt课件3
《杜甫律诗五首》ppt课件2
《杜甫律诗五首》ppt课件1
《杜甫律诗五首》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