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训俭示康》教学设计3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5-23


《训俭示康》教学设计 
设计者:黄高才 
一、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运用书上注释,疏通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2.  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理清层次,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分析主要的论证方法。 
3. 借鉴古人崇尚节俭的训诫,培养勤劳节俭的生活作风。 
二、作家及其作品简介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人称涑水先生,晚年自号迂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当政八个月逝,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政治上是保守派,对抗王安石变法。学术上有不朽贡献,用十九年时间主编了我国最大的一部(也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2、《资治通鉴》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294卷,上起战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1362年的历史。编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得失。”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赐名为《资治通鉴》。 
三、课文内容提要及问题设计 
1.本文的内容和中心是什么? 
提示:本文是一篇父亲对儿子的训诫。文章的中心是一个字——“俭”。作者要求儿子要崇尚节俭,不追求奢靡。 
文章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讲述俭为美德的道理,引用名言,并举了包含作者自身在内的大量事例;另一方面是论述奢侈的弊端,也引用名言、列举事例,在这一方面还含有批判当世奢靡之风的内容。由此决定了文中大量运用对比的手法,以事实说话,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本文的思路和结构是怎样的? 
提示:从思路上说,文章开头由清白家风说到自己以俭素为美,然后引圣人之训,表明批判“今人”奢靡之风的态度,为第一层;然后从自己的父亲、儿子的祖父在世时的朴素作风与当世颓弊风俗对比,以此训子,为第二层;接下来举本朝几位高官崇尚节俭的行与言阐述居高位者须崇俭以教子孙的道理,为第三层;由此专从道理上阐明俭之利、侈之弊,为第四层;最后举古今七例证明上一层的论点,并要求儿子将此训传于子孙,与全文开头的世代清白家风相承呼应,条理顺畅;议论由浅入深,步步推进,结构谨严。 
文中记叙为议论提供依据,抒情为议论标明层次,三者结合,熔于一炉,使文章有着极高的感染力。 
3.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提示:文章通过清白家风、自身俭素、孔子名言三层铺垫,于第一层末了举出古人崇俭与今人尚侈相对照,表明了自身崇俭鄙侈的态度,中心论点便寄寓其中。此外,本文标题也点明了全文的中心——“俭”。 
4.文章列举了大量事例,为什么读起来不觉累赘? 
提示:本文大量举例,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从不同角度来论述观点。从范围上说,有自身,有长辈;有同仁,有前朝;有古有今,有优有劣,同是达人君子又有崇俭、贵侈之分,角度不一。从论证方面来看,原因是:①这些例子各有各的意义、作用,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观点;②恰当地安排了详述、略述,采取了不同的写法和用词。 
5.文章开头一段提出论点,为什么不单刀直入,而是从自己的几件事例写起?这一段引用了孔子的三句话有什么作用? 
提示:开头讲述自己的身世经历中的几件事,突出了自己的“以俭素为美”、不喜奢靡的特点,再摆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写就起到现身说法的作用,使晚辈读来感到亲切,容易接受。同时,也与当时“众人皆以奢靡为荣”的习俗形成鲜明对比,使论点更加突出。 
引用孔子的三句话,既揭示了作者“以俭素为美”的思想基础,又是对论点的证明,说明“以俭素为美”才是正统的道德观,是传统的美德。 
6.文中有哪些关键语句?怎样理解其含义?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嗟乎,风俗颓靡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理解其含义,可以结合各段内容。 
四、课文中涉及的几个文化常识 
1.同年,科举制度中称同科考中的人。汉代以同举孝廉为“同年”,廉派以同举进士为“同年”。明清两代,乡试、会试同时考中者,都称“同年”。 
2.闻喜宴,皇帝赐予新科进士的宴会。因曾设宴于琼林苑,故又称“琼林宴。” 
3.东市,刑场。汉朝中央政府处决犯人的地方在长安东,所以称东市,以后就滥用东市为刑场的仪称。 
4.科名,隋代起设科取士,叫作科举。因为取士分等第名次,所以又叫科第、科名。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训俭示康》同步练习
《训俭示康》ppt课件2
司马光《训俭示康》原文和译文
司马光《训俭示康》知识梳理
《训俭示康》教案2
《训俭示康》ppt课件1
《训俭示康》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