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高中说课稿 >>
《错误》说课稿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4-25


《错误》说课稿

   在台湾诗坛有一位颇有影响的诗人,杨牧称他为“中国的中国诗人”,这位诗人就是郑愁予。他骨子里有一种“浪子”情怀,表现在诗歌内容上,他的诗作“无一刻不在关切人类的状况——性灵的,文化的,欢乐以及苦难的”,所以表现乡愁情结的乡愁诗、表现闺怨情结的爱情诗占据了他诗歌创作的大部分。读郑愁予的《错误》,犹如读到了唐宋的婉约词,坠入了一个潮湿的由柔和语词组合并营造起来的诗意空间里。他是用自己全部的血肉、灵魂和生命来写诗。所以在我们进入《错误》之前,请每一个人都试着呼唤出自己心灵中最真挚的部分,哪怕只是片刻,也好让我们能够跟诗人的心贴得更近一些。

首先,

【说教材】

  我选用的是人教版2003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即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错误》排在本单元的第一课,属于必读课。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体会较为肤浅,《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有极高美学价值,它所抒发的离愁别绪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

 【说教法学法】

  那么如何来欣赏一首诗呢?语言是诗的载体。只有通过对语言内涵的把握,对语言中所呈现出的意象的分析,对哪怕是只言片语的透视,才可以从字的缝隙中读出诗的味道来。

  在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中,第一注重朗读,课堂上要让学生大胆尝试朗读。读诗与解诗是相辅相成的。第二注重学生个体对于诗的理解,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热情,以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进入与诗对话的意境。第三教师要做好引入诗境、材料补充、把握导向、提高升华的作用。第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创造品诗的氛围。

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在于,所以这一课主要从意象分析入手,和学生一起品鉴意象,充分想象、体验诗情,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学会读诗、赏诗。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围绕师生平等对话,燃起学生思考的火焰,注重文学渲染,知识迁移运用的教学方式来设计。

首先让学生听老师吟诵,将学生引入诗歌的意境。

听了老师的吟诵,同学们在诗歌中感受到了什么呢?让同学充分发挥想象回答,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热情,以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进入与诗对话的意境。简短发言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自己感知的最能表现诗歌情感的方式深情吟诵诗歌。

 在学生对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有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将学生的疑问融入教学,引导学生解疑。

 古代诗词中描写人面美丽的诗意象,数不胜数,江南繁华遍野,诗人为什么情有独钟莲花这个意象呢?引导学生思考莲花意象的文化内涵。

  第一句和第三句告诉我们故事的地点在江南,时间是三月。三月的江南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春天到了,江南大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阳光明媚,百花盛开,草长莺飞。但是诗人是怎么描写的呢,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帏不揭。春天明明来了,还勃勃生机,为何说“不来”、“不飞”、“不揭”呢?

 第二、三、五句用了“如、恰若、是”三个比喻写思妇的心。想一想,这一条“小城的向晚的青石的街道”,是什么样子的?可以具体描绘一下吗?通过让学生充分想象联想,结合学生的发言,把这些意象进一步分析,构筑出一个如梦如幻的意境。

  这是怎样的一位佳人呀,最该是在美丽的江南,她既没有首如飞蓬,也没有指天誓地,她只是默默的躲在镂花的窗棂后面,等待着一个人,这个人也许曾经是耳鬓厮摩的人,也许只是片刻邂逅中心动的人,但这个人绝对是已经融入自己生命和血液的一个人,她的全部动作竟然只有倾听。此刻于清旷宁静之中有马蹄声踏着青石板达达而来,愈行愈近,是那么真切——是他吗?同学们,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入诗的意境,飞进女子的心灵。

 【说教学效果】

 所以这一课主要从意象分析入手,和学生一起品鉴意象,充分想象、与诗对话,体验诗情,让学生不知不觉展开思想的碰撞,让学生爱诗学会读诗、赏诗。

《错误》教学实录

有人说,诗是上帝的雨露;有人说,诗是天使的眼泪;有人说,诗是月亮的花朵。从古至今,诗都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和心灵的寄托。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有这样一首诗,不仅点燃了沉寂的青春,冲刷着那样一个岁月风采的记忆之河,而且同样在今天的飞舞流光中,在你我生命的琴弦上娓娓弹奏出一曲心灵之歌,这就是台湾诗人郑愁予先生的《错误》。首先请听老师吟诵。(师吟诵)

  有一个少女说,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我就知道永远都忘不了它;有一个五十岁的男子说,读完这首诗,仿佛就又让我回到了人生的青春。听了老师的朗诵,你的感受是什么呢?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太感伤了。

  这首诗犹如恋恋风尘中一部古老电影的悠悠对白,仿佛漫漫旅途中一幅原始壁画的寥寥余音,一个过客眼中的女子,一个女子心中的过客,共同为我们编织了江南水边一个悠远绵长的梦!那么,同学们,不妨,让我们以一个高中生的眼睛和心灵一同深情吟诵!

  刚才同学们一同用心灵与诗歌进行了零距离接触,如果我们要用一个字来形容这首诗,哪个字最恰当。

  生: 美。

  师:英雄所见略同。美的在哪儿呢,美在意境,美在内容,美在情节,还是美的音乐,或是其他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这美丽的错误。

  师:请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带着自己觉得恰当的感情来读头两句。(生朗读)

  师:老师在这有个疑问,比喻人面美丽如花,古诗词中并不少见,“人面桃花相映红”,江南繁花遍野,诗人却情有独钟莲花,莲花有什么独特的文化内涵呢?

  (生思考)

  师:莲花即荷花,说到莲花我们联想到以前学过的哪些作品呢?

  生:周敦颐的《爱莲说》,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师:《爱莲说》里有一句广为流传描写莲花的诗句,同学们想到哪一句?

  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师:这句诗给我们传达了莲花的什么品质呢?

  生:纯洁、高洁、幽静。

  师:莲,在中国文化里,有丰厚的文化积淀,莲花,纯洁、淡雅、幽静,一方面形容了女子的容颜,一方面也说明了女子的芳洁。

  “莲”谐音“怜爱、怜惜”的“怜’”,莲,又与藕密切相关,暗含藕断丝连的“丝”,“丝”谐音思念的“思”。所以“莲”,还象征着纯洁美好的爱情和思念,而莲子心苦涩,不正象征着思妇内心的苦涩吗?

   赏析莲花这个意象,我们仿佛看到,在小桥流水的江南,马蹄敲过,莲花摇曳,思妇美丽而哀伤的容颜如莲花的盛开又掉落了,惹人爱怜。大家感受到美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什么美?

  生:意象。

  师:是,美在意象。(板书:美在意象)美在意象让我看到了什么?

  生:女子美丽的容颜。

  师:很好。还美在容颜。(板书:美在容颜)

  师:第一句还告诉我们一个信息,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儿?

  生:江南。

  师:好的,那么发生的时间呢?请看下一句。

  生:三月。

  师:烟花三月是一年中最美的时间,江南是世上最美的地方。同学们能够想到哪些描写江南的诗句吗?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最美的时间,最美的地方,连雨都是“沾衣欲湿杏花雨”,风是“吹面不寒杨柳风”,充满了勃勃生机,可是诗歌是怎样描写的呢?

  生: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帏不揭。

  师:三月的春天真的没来吗?诗句中的意象可以帮助我们解读。先看东风,哪位同学能来解读“东风”?

  可能同学们暂时还没有想到,我们一起来解读。同学们能够回忆出哪些与东风有关的诗句?小楼昨夜……

  生:又东风。

  师:相见时难……

  生: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师:东风代表着春天、美好,尤其是这里的“东风不来”四个字,化用了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东风并非“无力”,而是传递春天讯息的东风根本不曾前来,春天的美好不曾前来。

  师: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解读“柳絮”这个意象呢?

  生:“柳”代指春天、离情。在古诗词中送别诗中经常出现。

  师:“柳”谐音“挽留”的“留”,古人折柳送别,表依依惜别之情。漫天飞舞的,多不胜数的柳絮不正象征那恼人的离愁?“柳絮不飞”,同样是说春天不曾前来,浓浓的思念、离愁郁结在心灵。

  师:春天明明来了,使人确说东风不来柳絮不飞春帏不揭,跫音不响可以帮助我们解读。

跫从字形上来看,大家猜猜是什么意思?

  生:脚步声。

  师:谁的跫音?

  生:被等待的人的脚步声。

  师:“跫音不响”,意味着?

  生:被等待的人没有来。

  师:原来,东风、跫音暗指被等待的人,柳絮、春帏暗指等待中的思妇。虽然自然界的春天来了,但在思妇落寞的心里,却一丝风也没有,连柳絮都静止不动,天地间笼罩在深深的思念和孤独里,万籁无声,外界越是热闹繁华,越发反衬出她内心的落寞。

  师:我想起了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一句话,同学们猜一猜?

  生齐答:“热闹的是他们,我什么也没有”。

  师:在《错误》中诗人用比喻来形容女子的心,将心比作什么?

  生:“小小的寂寞的城”和“小小的紧掩的窗扉”。

  师:同学们,我们想象一下,假如我们现在所在的教室窗户,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那么大。你们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生:压抑,沉闷。

  师:很好,“小小的”三字,正形容女子封闭的心灵天地;“寂寞的城”和“紧掩的窗扉”的意象,都是在形容女子对感情的执着、专一。

  师:石给人的触觉是什么样的?

  生:冰凉坚硬的。

  师:青给人的视觉冲击是什么样的?

  生:色泽清冷幽淡。

  师:这样一条狭窄的弯弯曲曲的坚硬、清冷、幽暗、两侧有着班驳苔痕的街道,又是向晚时分。大家试想象这幅情景,天色渐暗,暮色下垂,思妇的心如空落无人的街道,慢慢地、慢慢地沉入黑暗,悲伤、哀怨在夜色里弥漫。大家感受到美了吗?美在哪儿?

  生:一系列中国古典意象,构成了一个如画如梦的美丽意境。

  师:提炼的很准确。(板书:美在意境)

  师:不知道同学们发现没有。城,街道,窗扉,给我们空间上什么感觉?

  师:城相对街道是不是更开阔呢?街道又和窗扉比?

  生:它们的放置顺序是由大到小。

  师:这样放置有什么作用呢?

  生:形容思妇的心一步比一步封闭。

  师:思妇可能先前也在城门等过,但失望,又在窗前守望街道,仍是失望,重重失望打击之后,她极度失望,但又不甘心放弃,于是坐在紧掩的窗后。诗歌到这个地方都像一幅无声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这时出现了这首诗唯一的声响。什么在响?

  生:马蹄声。

  师:达达的马蹄破空而来,敲在了青石街道上,敲在了思妇的心上,敲开了思妇紧锁的心扉,她急忙奔到窗前,推开窗,看向那马上的人,然后发生了什么呢?谁来想象一下,用你散文化的语言来描述一下。

  生:女子看向马上的人,可是不是自己的归人,是个过客。

  师:到这儿,美丽的错误也就形成了。多么痴情而执着的等待,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女子的痴情专一美吗?

  生:美。

  师:思妇的痴情专一美丽让我们得到了美的视觉享受、听觉享受,展开了美的想象和联想,女子情感也是一美。(板书:美在情感)

   师:我在读完这首诗歌时,想到了一句张爱玲的话: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悲伤。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声叹息。

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无奈。这首诗,还美在哲理,人生的错位美,在正确的时间遇到错误的人,在错误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很容易激起共鸣,这样,“美丽的错误”就不仅仅限于游子和思妇之间了,它成了一种许多人共有的“美丽的错误”。

  看完这一场美丽的错误,读者你是否感到哀伤?你又为了什么而哀伤?留给我们同学们课后思考。

  师:今天我们走进《错误》的内核,做了种种大胆的,可能也是错误的解读,但是我和同学们读出了心灵的悸动,读出了生命的丰美,哪怕就是真的错误,我想,那也应该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感谢同学们赋予的精彩,同学们,再见!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郑愁予《错误》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我们的错误》flash课件1
《我们的错误》课文原文阅读
《错误》ppt课件(30页)
《我们的错误》教案4
《我们的错误》说课稿
郑愁予《错误》阅读练习及答案
《我们的错误》ppt课件3
《我们的错误》ppt课件2
《我们的错误》ppt课件1
《我们的错误》教学反思
《我们的错误》教案3
《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2
《我们的错误》教案1
《我们的错误》教学实录
《错误》教案11
郑愁予《错误》教学反思
新诗二首《雨巷》《错误》学案
《错误》ppt课件(14页)
《错误》ppt课件(20页)
郑愁予《错误》赏析
《错误》和《致橡树》比较阅读教学设计ppt课件
《错误》教学设计10
一首现代诗歌的双重解读
《错误》赏析与写作提升ppt课件
郑愁予《错误》mp3音频朗读
《中国当代诗三首》之《错误》《致橡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基础知识题
《错误》教案9
《错误》教案8
《错误》教案7
《错误》教案6
《错误》教案5
《错误》教案4
《错误》教案3
《错误》教案2
《错误》教案1
《错误》ppt课件5
《错误》ppt课件4
《错误》ppt课件3
《错误》ppt课件2
《错误》flash课文朗读
《错误》ppt课件1
《中国当代诗三首》之《错误》《致橡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ppt课件1
《错误》教学实录
《中国当代诗三首》之《错误》《致橡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