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教学参考 >>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5-04


道不尽的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讲述了青年王子哈姆雷特为父亲复仇,最后与仇人同归于尽的故事。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个具有先进理想并勤于思索的人文主义者。他的理想和严酷的现实发生尖锐的矛盾。精神的危机,理想的破灭,使他悲郁愤懑,痛苦异常,也促使他不断思索,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他从家庭的变故看到宫墙外的社会问题,有强烈的责任感,然而只相信个人的作用,强调思想的力量,因而矛盾重重,思考多于行动,时时感到忧郁、茫然,行动犹豫、延宕。生活在英国新兴势力还处于幼稚阶段的哈姆雷特,找不到也不可能找到正确的途径,最后他虽然奋然一击,与敌人同归于尽,但忧郁始终伴随着他,伟大的理想并未实现,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身上寄托了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结局也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危机和致命弱点。

哈姆雷特在剧中的性格变化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一、快乐

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他高贵、优雅、勇敢、有学识、追求纯洁的爱情,他的身上具备治理国家、报仇雪恨的能力。哈姆莱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学习时,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他对人报有美好的看法,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他高呼“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情、友谊,也有自己的看法,希望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来代替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这时的他年轻而乐观,对人对事充满幻想。可见,他是一个快乐的王子,拥有地位、名份、权利和爱情等等。

二、忧郁

命运之神使哈姆雷特遭受了巨大变故,剧目一开始,三道打击就同时落到了主人翁哈姆雷特身上:父王的猝死,母亲的改嫁,王位的丢失。一下把一个对未来充满美好梦想的年轻王子置于一个不堪的现实,他的世界观开始有了变化,对他原本童话般成长的地方他说出了“整个世界就一个监狱,丹麦是其中最坏的一间牢房”  这样的话。

他感叹:人类,并不美好,下贱的克牢狄斯一旦爬上王位,很多人对他阿谀逢迎,'如今诚实的人,一万个人中也没有一个! ' 为了篡权,弟弟居然暗杀自己的哥哥 ---- '人,不过是泥土捏成的生命!'
    人间,是长满恶毒莠草的荒原。

爱情,也不坚贞,父王死去不到两个月,母亲的孝鞋还没有穿旧,居然匆匆地改嫁奸王,钻进乱伦的衾被, 就是畜牲也会比这悲哀得长久些吧?
  友谊,也不可靠,一个个好友,为了一己的私利,甘做奸王的暗探来窥视行踪;就连信誓旦旦的情人,也不自觉成为篡权者的工具。
  纵目四望,奸王邪恶、群臣昏聩、朝廷腐败、上层堕落,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
  理想破灭,使他承受不了这超负荷的压力,陷入于精神危机,产生了忧郁。
 

三、延宕

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首先,认为应该有正当的名分,必须让克的罪行得到证实并当众暴露;其次,自己的行动能否起到惩罚罪恶,重整乾坤的目的。

 “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一再困扰着哈姆雷特,当然这里所述不仅仅是生存与死亡的问题,而是连带着每件事的价值评判,到底做还是不做,去还是不去,牺牲还是不牺牲?理性的思维能够指导行动,但是过多的思虑就会延误时机,多虑的人内心往往是懦弱的,对后果太多的顾虑导致其不愿作出重大决定。当他偶遇到仇人在为自己的罪孽祈祷时,复仇的想法只是一闪而过,接着他就转入了时机价值的思考:”现在我正好动手,他正在祷告。我现在就干,他就一命归天,我也就报了仇了。这需要算一算。一个恶汉杀死了我的父亲,我这个独生子把这个恶汉却送上天堂”于是,哈姆雷特复仇首先变成了一场思想斗争.

哈姆雷特的延宕,不是为了延续出悲剧而强加的附属品,而恰恰是展开灵魂厮斗的症结所在。他是真的因为选择而困扰,因为人性的弱点而难以决断。这恰恰是莎士比亚想要问给世间所有人听的“to be or not to be”的永恒的难题。哈姆雷特,正是一开篇就面对着命运的苛责,面对着两难的歧点。背负着仇恨的十字架,苦苦挣扎在命运的刀口,无从逃避疼痛,更难以作出选择——于是他只有在喘息中徘徊。哈姆雷特之所以迟迟无法决定生存还是毁灭,正是因为他无法确认他对待命运的态度。如果他选择生,他就必须以残忍和牺牲重整是非曲直,直到拨云见日,冤仇血洗。在此过程中,他会付出血的代价。这不符合忧郁而高贵的王子,本性的希望。然而如果他选择死,却又抛弃了责任和义务,遗忘了血统给与他的高贵使命,辜负了父亲的亡魂沉重的嘱托,死只解脱了肉体,而灵魂仍是无法安歇的。于是他徘徊在这两者之间,痛苦地挣扎着。这是人自己的灵魂与灵魂的对抗,于是哈姆雷特在延宕,整个戏剧在延宕,命运之轮不停地转动,我们虽然看不清他的动向,但却人人都嗅出了其中极为悲剧性的气味。

四、行动

戏剧的末尾是哈姆雷特与雷欧提斯的决斗,克劳狄斯趁机设下毒剑毒酒之计,准备在比剑过程中除掉哈姆雷特,但结果最先毒死的却是自己的爱妻、哈姆雷特的母亲。雷欧提斯自己也中了毒剑,在死前和盘托出奸王的阴谋。被毒剑刺伤的哈姆雷特拼出自己最后的力气杀死了奸王,未父亲报了仇,全剧以六个主要人物的死亡告终。



对哈姆雷特形象的悲剧分析:

     哈姆雷特最终以同归于尽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这是一个悲剧型人物,他以自己的死赢得了对旧制度、旧势力道义上的胜利,悲壮而不悲观,使人们透过悲剧,从主人公的身上感受到了一种新的生命,新的光明。

哈姆雷特的悲剧主要有两个:性格悲剧和时代悲剧。

1、性格悲剧

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在这种性格之下,他被复仇的意念苦苦煎熬.复仇成了他的全部.而这一切,导致他对懦弱的母亲冷语相向,对心爱女子的视而不见,导致他亲手杀死爱人的父亲,导致他最终落入仇人的布下的圈套.最后,复仇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可是一切美好的东西也都破碎了:哈姆雷特的雄心壮志,爱人如花的生命,母亲脆弱的生存.
美好的东西由一个本来近乎完美的人亲手撕碎了,这就是悲剧.而这种悲剧的根源就在与哈姆雷特优柔寡断的性格,所以这是性格的悲剧.

2、时代悲剧

哈姆雷特的毁灭,向我们揭示了人文主义的时代悲剧。一是他生活的时代封建力量还很强大,加之以哈姆雷特作为一个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他不相信人民群众,只能孤军奋战。二是他固守着文艺复兴早期关于“人”的理想,不能适应新的历史环境中人的变化的现实。哈姆雷特的悲剧,是后期人文主义者的悲剧,也是文艺复兴晚期特定时代的悲剧。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哈姆雷特》阅读测试题
《哈姆雷特》读后感
《哈姆雷特》知识点ppt课件(16页)
《哈姆雷特》高考题集锦
《哈姆雷特》同步练习
《哈姆雷特》经典语录
《哈姆雷特》导学案3
《哈姆雷特》教案8
哈姆雷特人物关系图(学生作业)
《哈姆雷特》教案7
《哈姆雷特》教案6
《哈姆雷特》教学反思(2篇)
《哈姆雷特》导学案
《哈姆雷特》学案
《哈姆雷特》说课稿
《雅典的泰门》读后感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
《哈姆雷特》教学实录
《莎士比亚--人文主义》ppt课件
《哈姆雷特》教案5
莎剧独白两则《哈姆雷特》《雅典的泰门》教案1
《哈姆雷特》ppt课件6
《哈姆雷特》ppt课件5
《哈姆雷特》(节选)练习题
《哈姆雷特》ppt课件4
《哈姆雷特》教案4
《哈姆雷特》教学设计3
《哈姆雷特》ppt课件3
综合性学习《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案1
《哈姆雷特》ppt课件2
《哈姆雷特》ppt课件1
《哈姆雷特》读后感(二)
《哈姆雷特》读后感
《哈姆雷特》教案2
《哈姆雷特》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