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21届高三3月一轮检测统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 20题。
为什么天地这般复杂地把风约束在中间?硬的东西把它挡住,软的东西把它( )住。不管它怎样猛烈地吹;吹过遮天的山峰,穿过燎绕的树林,辽间的海洋扫过,终逃不过天地以外去。
也许最平静的风,还是拂拂微风。果然纹风不动,不是平静,却是酝酸风暴了。蒸闷的暑天,风重重地把天压低了一半,树梢头的小叶子都沉沉垂着。风的力量,已经可以预先觉到,好像蹲伏的猛兽,不在睡觉,正要纵身远跳。只有拂拂微风最平静,没有东西去阻挠它:树叶儿由它( ), 杨柳顺着它弯腰,花儿草儿都随它( ),门里窗里任它出进,轻云附着它浮动,水面被它偎着,也柔和地让它搓揉。随着早晚的温凉、四季的寒暖,一阵微风,像那( )轻淡的情感,天地浮现出忧喜不同的颜色。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牵扯 撩动 起伏 悠远
B.牵绕 撩拨 俯仰 悠远
C.牵绕 撩动 俯仰 幽远
D.牵扯 撩拨 起伏 幽远
19.下列各项中,与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B.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C.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D.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述上有些问题,请修改。(3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9分)
18.B(牵扯,牵连拉扯;牵绕,牵扯缠绕。撩动,拨动,拂动;撩拨惹逗、挑逗,招惹。俯仰,向前屈身或低头;起伏,指隆起与低伏,兴盛与衰落。悠远,时间久远;幽远,深远。依据语境选B)
19.A(A项比喻, B项拟人, C项夸张,D项借代)
20.吹过遮天的山峰,穿过缭绕的树林,扫过辽阔的海洋,终逃不到天地以外去。(或改为:吹过遮天的山峰,穿过缭绕的树林,扫过辽阔的海洋,终逃不过天地以外。)(改对一处得2分,改对两处得3分)
山东省滨州市2021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黄州人到了外地也要吃烧梅,因不地道,吃了又悔,但仍要吃。( )
黄州烧梅是黄州传统名点,其配料精、制作细,上似梅花,下似石榴,寓意“榴结百子,梅呈五福”,因而亦叫“石榴烧梅”。烧梅与东坡饼、炒汤圆并称为古城黄州的三大名吃。相传黄州烧梅在明代以前是用肥肉、桂花、核桃仁等做馅,清代以后又加入了葡萄干、冰糖等,制成后用蒸笼蒸熟。如今,黄州烧梅在工艺上更讲究。①黄州烧梅不仅颜色亮丽、造型别致,味道也是独具一格,这与其精细的制作和优良的选料紧密相关。超然客整理
尽管黄州的烧梅小店遍布市井,但每个热气腾腾的窗口,几乎都是排队的长龙。戴着白帽的伙计揭开蒸笼,糯米脂油的浓香喷薄而出,腾腾的白气把半条街道熏得香气浓郁,人的口腹之欲自然被撩拨得蠢蠢欲动。这种情势,生动地渲染了黄州人生活的众生相,成为江城街头民俗文化的风景线。
黄州烧梅,如同一曲戏剧。②戏曲是精神文化食品,而黄州烧梅却是供人们味觉享受的佳肴,在精神上得到一种愉悦和满足。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究其原因,与其说是乡土情结,不如说是味蕾的诱惑。
B.究其原因,与其说是味蕾的诱惑,不如说是乡土情结。
C.其原因是味蕾的诱惑,也是乡土情结。
D.其原因是乡土情结,也是味蕾的诱惑。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0.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4分)
18.B【解析】根据语境,括号内的语句主要强调“乡土情结”。
19.C【解析】A项拟人;B项夸张;D项借代。
20.(1)“精细的制作和优良的选料”改为“优良的选料和精细的制作”。
(2)在“在精神上得到一种愉悦和满足”前加“让人们”。
(本题共4分,每处2分)
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那是怎样迷人的景色啊!暮霭沉沉下垂时,月亮尚未升起,萤火虫却已从夜帷里钻出来,就像从夜空里飘洒下来的星星,忽高忽低,忽上忽下,无声地_____着,在瓜棚、瓜园的周围飞舞起来了。当月亮升起的时候;田野就像洒了一层银粉。远远的树林,近处的田陌、沙冈,_____出一派既清晰、明亮,又空灵、柔和的景色。
我们常常结群打伙地去偷瓜,在月色里演出一幕幕喜剧、闹剧和恶作剧来。看瓜的是'三老瘪'——一个瘦瘦的老头儿,我们都叫他'鳖三爷'。偷瓜时,我们先派一个'侦察兵',悄悄地溜进瓜棚,在他眯着眼打盹儿的时候,在他的鞋壳里放一把干蒺藜,然后,在瓜园小径上也____蒺藜。一旦他发觉有人偷瓜时,跳下床铺,脚一着鞋,就被扎得____,光着脚追我们,小径上的蒺藜又扎得他直吼直骂。叫骂声中,我们早已抱着几个甜瓜或西瓜像小狗獾似地跑远了。于是,我们就躲在河滩里,趴在草地上,尽兴地享受'战利品',吃饱了,打着饱嗝,带着一种满足,一种快意,一种甜蜜,'宿窝'去了……
18.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B.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C.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D.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漂浮 表现 撒 横眉立目 B.飘荡表现 洒 龇牙咧嘴
C.漂浮 呈现 洒 横眉立目 D.飘荡呈现 撒 龇牙咧嘴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带着满足、快意和甜蜜睡觉去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分)
18.(3 分)B(画波浪线的句子和 B项都运用了比喻。A项和C项都运用了拟人。D项运用了双关)
19.(3分)D'飘浮'飘荡'都指物体的飘动,但'飘浮'侧重于物体的相对静止,'飘荡'侧重于物体的摇动、摆动,此处语境有'忽高忽低,忽上忽下'的动作,故用'飘荡'。表现∶表示出来。呈现∶显出,露出。此处指景色的特点,用'呈现'更恰切。'撒''洒'在指人的动作时都有使东西分散落下的意思,但'撒'强调的是把颗粒状的东西分散着扔出去,而'洒'强调的是使水或其它东西分散地落下。此处儿童在路上扔的东西是'蒺藜',故用'撒'。横眉立目∶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眦牙咧嘴∶形容凶狠或痛苦难忍的样子。此处指鳖三爷被扎得满脸痛苦的神情,故用'呲牙咧嘴')
20..(4分)(1)改句只是一般叙述;原句的重点则落在'满足'“快意”“甜蜜”上,强调儿童吃过瓜之后的满足和幸福感。(2)相较改句,原句停顿较多,节奏感强,富有艺术感染力。(3)原句中'宿窝'为方言,生活气息浓郁。(或∶原句中'宿窝'运用比拟修辞,生动形象,生活气息浓郁)(每点2分,共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画中要有戏,百观才不腻。”伴随清代戏曲文化的繁荣发展,戏曲艺术成为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年画中亦随之出现了大量以戏曲剧目为题材的作品,因一个独立剧目叫“出”,故这类年画被称为“戏出年画”。戏出年画着力表现戏台上的角色形象及剧目情节。民间画师多为戏迷,经常会亲临现场观戏描摹,( )。戏出年画在形式上分为两种。一种画面承袭传统故事年画,山石树木、亭台楼阁等背景刻画写实,但人物都是戏装扮相,勾画脸谱,动作举止夸张如演戏;另一种则完全照搬戏曲舞台的表演形式,背景道具跟戏曲舞台的布景道具一样简单,以桌、椅摆法交代故事发生的不同地点和环境,人物持马鞭指代骑马,执桨则示意乘船,如此等等,刻意减少画面背景,着重突出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在各地的年画中,要属天津杨柳青的戏出画样最为丰富而精彩,内容都是当时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戏出年画是由戏曲与版画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在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的同时,带给人们视觉享受,是值得传承的珍贵文化遗产。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腻”属于形声字,“贰”表示其意义范畴。
B.此处如果删去“被”字不影响语意表达。
C.“角色”与“角逐”中的“角”读音不同。
D.“耳熟能详”可以用“耳濡目染”替代。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画面上往往能定格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画中人物扮相、功架与舞台上几无二致
B.往往将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定格于画面上,画中人物扮相、功架与舞台上几无二致
C.往往将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定格于画面上,剧中人物扮相、功架与画中几无二致
D.画面上往往能定格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剧中人物扮相、功架与画中几无二致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4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B(A“月”表意义,“贰”表声音;C都读jué;D“耳熟能详”重在强调熟悉,“耳濡目染”重在强调影响,此处强调人们对剧目的熟悉程度,所以不能替代)
19.B(通过分析语句陈述对象即可作出正确判断)
20.戏出年画是戏曲与版画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在带给人们视觉享受的同时,更可使人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4分。“是由……的有机结合”句式杂糅、“感知”前成分残缺、句序,每改对一处得1分,改对三处得满分)
山东省淄博市2021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芒种的气候特征是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农事耕种以芒种这一时节为界,过此之后,播种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了。所以到了芒种,在农业生产上,必须抓紧时间,( )。如果再推迟,显著升高的气温会使得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到了秋天收割的时候,产量必然不高。①民间把“芒种”称为“忙种”,②农谚有“芒种忙、忙着种”的农业生产谚语,③说明到了这个时节正是农业耕种最忙的时候。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jú)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其中“鵙”指伯劳鸟,喜阴的它现身枝头,感阴而鸣,诉说春之离愁,也唱响了夏之诗意。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春作物抢种,水稻及时移栽 B.抢种大春作物,水稻及时移栽
C.大春作物抢种,及时移栽水稻 D.抢种大春作物,及时移栽水稻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C.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D.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3分)
18.D(上文是“在农业生产上,必须抓紧时间”,注意保持主语一致性)
19.C (A项为夸张,B项为比喻,D项为对比,C项和原文为拟人)
20.②改为“农谚有‘芒种忙、忙着种’的说法”。(或删除“农谚”,或将“农谚”改为“民间”。其他改法言之成理也可得分)本句“农谚”和“农业生产谚语”语义重复。
③改为“说明这个时节正是农业耕种最忙的时候”。(或改为“说明到了这个时节就到了农业耕种最忙的时候”)本句结构混乱。
山东省济宁市2021年3月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一个人得有多少烟火气才算合适?烟火气少了,终日高飘于俗世之上,与世界隔绝开来,不合群,也不合流,最后只能( )。可要是烟火气过多,浑身铜臭,三句话不离钱,或开口就是( )的闲事,也难免油腻得可怕。一本书应该有烟火气。俗世烟火,是书中( )的源泉。有了烟火气,才能与读书的人产生共鸣。但一本好书,在烟火之上,总得有那么一些人和事是( )的。烟火气是书的基本,而高于烟火气的,① ,两者缺一不可。
一个人也该如此。一个人身上的烟火气,总归得多一点,② .一个人身上那些高飘在上的非烟火气,也多少得有点,再少也不能少于三分。七分俗气,三分仙气,一个人的身上也就同时兼容了俗味与趣味。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孤芳自赏 鸡零狗碎 喜怒哀乐 超尘脱俗
B.孤芳自赏 乱七八糟 嬉笑怒骂 出类拔萃
C.顾影自怜 乱七八糟 喜怒哀乐 出类拔萃
D.顾影自怜 鸡零狗碎 嬉笑怒骂 超尘脱俗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18.A(“孤芳自赏”侧重自命清高、自我欣赏,“顾影自怜”侧重孤独失意、自我怜惜,前者更切合语境;“鸡零狗碎”强调琐碎、庸俗,“乱七八糟”强调混乱不堪,前者更切合语境;“喜怒哀乐”侧重指各种情感,“嬉笑怒骂”侧重指嘲笑、斥骂等各种行为,前者更切合语境;“超尘脱俗”强调高雅而不同凡俗,“出类拔萃”强调优秀而超出众人,前者更切合语境)
19.B(B项和画波浪线的句子都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龙城飞将”代指杰出的将领,“烟火气”代指俗世生活的气息,“铜臭”代指金钱的气息。A项使用了比喻和夸张,C项使用了比拟,D项使用了比喻)
20.(示例)①则是书的精髓②但再多也不能超过七分(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殷代的金文和周代比,前者更近于甲骨文,直线多而圆角少,首尾常露尖锐锋芒。布局、结构的美虽不自觉,却已有显露。到周中期的大篇铭文,则章法讲究,笔势圆润,风格分化,各派齐出,字体或长或圆,刻划或轻或重。
商周铜器铭文里所表现的章法美,令人相信仓颉四目窥见了宇宙的神奇,获得了自然界最深妙的形式的秘密。中国书法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等有规律的变化,就像音乐艺术用强弱、高低、快慢等来表现形象和情感。作为线的艺术的书法像音乐从声音世界里提炼出乐音,依据自身的规律,独立地展开为旋律、和声一样,以其超越形体模拟的笔划,构造出错综交织、丰富多样的纸上的音乐和舞蹈,用以抒情和表意。可见,甲骨,金文之所以能创立中国书法艺术独立发展道路的原因是它们把象形的图画模拟,逐渐变为纯粹化了的抽象的线条和结构。这种净化了的线条——书法美,就不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装饰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
18.下列各项中,和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构造出错综交织、丰富多样的纸上的音乐和舞蹈。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B.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9.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中国书法通过疏密的结构、轻重的点画、缓急的行笔等有规律的变化来表现形象和情感。”从语义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