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养小学生自我检查家庭作业的能力
|
|
作者:ellen 上传者:ellen 日期:22-08-08 |
让学生学会自己检查作业,既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科学公正进行自我评价的一条重要途径。下面,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检查作业的方法,欢迎大家借鉴参考!
小学生怎样自我检查家庭作业
1、把检查作业的目标缩小
如果10道题有3道题是错的,我们叫孩子检查,他可能有难度,积极性也不高。那么我们可把孩子检查作业的目标缩小,如圈出3道题,告诉孩子这里面有一道题是错的,这时孩子主动寻找错误的积极性和订正错误的准确率就会提高。如此这般,你再圈出3-4道题告诉孩子其中有一道是错的,他前面检查出一道题有了一点自信和成功感,他就更愿意去检查第二道错误的题,那3道做错的题孩子就可充满快乐和迅速的找出来。
第一点:把检查作业的目标缩小,孩子检查作业的积极性就会增加。
2、要学会放手。
上述的方法有效以后,一定要持续下来,多次重复和肯定孩子的进步,再慢慢的放开给孩子自己检查,让孩子在自己检查作业的过程中不断的感受到“自己能找到错误和订正”,那么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就会不断建立。这时,父母就要学会放手,慢慢脱离孩子的学习。而不是对孩子不放心,有一个错误就觉得不踏实。记住:孩子能承担学习的责任远比他有一些学习上的错误重要得多。孩子越往高年级,我们就越会知道“学习上的事我们可以帮得了一时,帮不了永久。到最后,学习就是靠孩子自己!”
第二点:要学会放手,慢慢脱离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能支撑孩子更好的面对将来。
孩子检查作业的不好习惯表现是:
孩子做完作业的习惯大多是本子一放,笔一扔,草草了事,自己根本不检查,然后叫父母检查和帮忙订正。如果我们叫孩子自己检查,孩子也是应付看一遍,然后跟你说:“妈妈,没错,你帮我看一下吧……”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错的帮孩子直接订正,不会做的直接教他做,这样的结果是累死父母,害了孩子。这种事父母最好少做为妙,弊远大于利,时间一久,孩子学习的依赖性就会不断增加,同时不去思考.
培养孩子学习时,应着眼于培养孩子独立承担学习的责任,同时在引导孩子做不会做的题时,要教会孩子学会分析与思考。这种解题思维的形成,以后孩子自己能解决很多题目。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我检查作业的能力呢?
一、从基础知识入手,培养学生的标准意识和规范意识
许多家长反映孩子不会自己检查作业,其实,孩子是不知道用什么标准来检查,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和老师就要提醒孩子复习当天学过的知识,用课本知识作为范本来检查自己的作业是否正确,培养孩子的标准意识和规范意识。比如,我们学习了“求几个加数的和是多少用加法”的运算规则后,老师出了一道练习题:小明有7本漫画书,阿姨又送给他3本,现在小明一共有多少本漫画书?有的学生列式计算:7-3=4(本),这个时候家长、老师要及时提醒学生复习运算规则,让学生对照运算规则检查自己列的式子是否正确,通过这样的训练达到强化知识的目的。
二、从行为习惯入手,培养学生根据常规要求对照检查作业的能力
低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小学,他们的学习习惯有待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存在各种坏习惯,比如在书写上,他们可能存在笔顺笔画不对、单位不换算、见数就加减、数位对不齐就加减、计算结果需要带名数的不写名数、应用题计算最后不写答等。针对这些情况,在辅导学生习题练习时,教师和家长就要强调学生逐条对照检查,养成习惯,一看运算方法不对,二看单位统一不统一,三看数位是否对齐,四看结果是否加名数,五看答得是否正确,六看书写是否整齐美观。
三、从反思习惯入手,培养学生积累错题、通过反思逐步提高
错题是我们进行课程资源积累的一部分。学生的错题,正好暴露了我们教学中的软肋。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错题形成原因的分析,找到应对的措施和突破的窍门。
我们提倡从一年级开始,就布置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让学生把他平时做错的题积累起来,每一次都认真重做一遍,找到自己做错的原因。让学生针对自己的错题进行反思,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反思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益。
四、从评价方式入手,通过积极的评价活动提高学生自己检查作业的能力
新课程强调评价方式多元化。多元化评价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学生的成长表现。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生生互评、小组互评的评价方式,兵评兵,兵教兵,逐步过渡到自评,最终让学生学会自己检查作业。
有反思才会有创新。培养小学生自我检查作业的能力对于我们取得新课改的成功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每一位老师都不可等闲视之。
小学生不爱自我检查作业的原因?
一是不会检查。因此你要耐心地教会孩子检查的方法。很多学生在检查题目时就是机械地看几遍,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表面上好象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