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语文版说明文阅读·考点讲解(二)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5-05 |
2006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说明文阅读·考点讲解(二)
考点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意、层意和段意
归纳内容要点时应准确把握文段的中心句及说明的内容。如果有中心句,可以直接摘取中心句;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可以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另外,归纳段意时还可以找出段落中表示句子终结的标点符号,如句号、分号、问号、省略号等,在这几层意思中进行“合并同类项”概括出段落的要点。
考点5 品析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重点词语的理解包括理解指代性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理解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重点是对概念内涵的理解。重点句子是指那些对理解文章起着重要作用的句子,一般是指表达段落或文章中心意思的中心句;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结构复杂的长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或说明方法的句子。品析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应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切忌孤立、片面地分析。
考点6 体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的最基本特征。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对说明对象进行精确的修饰、限制、补充,甚至以模糊词语来达到准确说明的目的,特别要注意表示时间、空间、数量、频率、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的有关词语,它往往起修饰限制或补充作用,平时可以用删除法和换词法比较体会其准确性。
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可以以平实见长,也可以以生动活泼见长,平实和生动就是说明文语言的两种不同风格。在有些说明文尤其是科学小品文中,作者会运用优美词语、描写性语句和修辞手法,使本来枯燥的事物变得生动形象,如《苏州园林》第7段中“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写出了万木争荣的情景,古老的藤萝枝干“盘曲嶙峋”,开花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相结合,以此来增强表达效果。
考点7 准确筛选、提取文中的信息并进行归纳概括
能够筛选、提取出关键信息是我们进行有效阅读的重要能力。筛选就是一分为二,一部分选取,一部分淘汰。首先要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筛选、提取信息就有了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弄清所需信息的内涵从而决定取舍。筛选、提取出的信息不一定完全,往往还要加以抽象、概括、调整、组合,这是形成能力的重要环节,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再加工、完善并得出结论,这样才能成为完整而有条理时表述。
考点8 联系实际生活,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有时候,阅读材料没有直接给出现成的结论,或要求结合现实生活、科技发展等有关常识,推测某一新的发现、认识的前景,这就要求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测和想像。这种推测和想像必须以原文的有关信息为基础,不是凭空进行的,要有理有据。做此类试题首先要对文章总体内容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把握,然后对试题要求仔细分析,挖掘有关材料或信息中的隐含信息进行推理,在平时阅读中要善于积累,通过广泛的知识联系来找到解答的钥匙。
总之,阅读说明性作品,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就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从命题趋势上看,试题更注重考查大家的快速阅读能力,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对多种信息进行归纳、整合的能力及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说明文的整体把握将成为考查的重点。因此,在复习时要把握知识的要点并逐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精选试题进行科学的训练,提高复习质量。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