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中考复习教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 >>
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课文梳理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5-08


2006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议论文阅读·八(上)第三单元课文梳理
   一、语文版议论文课文目录
   八(上)第三单元(议论文)
   9.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10.*谈语言(王力) 
   11.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12.*懒惰的智慧(凯利)
   八(下)第四单元(演讲稿)
   12.为人民服务(毛泽东)         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14.我有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15.*你是你的船长(崔卫平) 
   九(上)第三单元(议论文)
   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10.吴汉何尝杀妻(邓拓) 
   11.*大小猫洞(金克木)         12.*世上没有傻问题(卡尔·萨根)
   九(下)第三单元(序和跋)
   9.《家》的序和跋(巴金)        10.读《堂吉诃德》(海涅) 
   11.*永远新生(吴冠中)         12.*科学与艺术(李政道) 
   二、八(上)第三单元课文梳理
   8-1-09.纪念白求恩
   【重点词语】
   殉职 热忱 拈轻怕重 麻木不仁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鄙视
   【主要内容】
   这篇议论文采用叙、议结合的方法,开头先简要介绍白求恩的国籍、身分、年龄、来华目的和以身殉职等情况,接着赞扬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并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高度,分析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在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中的重大作用,强调中央党员学习白求恩的重大意义。接着从品德、修养的角度赞扬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同时批评了我们队伍中的不良现象,进一步强调学习白求恩的必要。然后从对待技术工作的态度,赞扬白求恩是很全面的专家,并指出其教育意义。文末在简要介绍作者与白求恩的个人交往的基础上,抒写悲痛的心情,再次号召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课文结构】
   第1段: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2段:赞扬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3段: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4段:表示悼念并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特别是学习他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写作特色】
   1.夹叙夹议的写法。本文是议论文,叙议为主,叙议结合。一、三、四都是先叙后议,第二段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整个段落夹叙夹议的特点更加明显,这样夹叙夹议的写法,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同志,又能使读者懂得向他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学习。
   2.对比的写法。二、三两段里面都有对比,第二段正反对比鲜明;第三段的对比,笔法灵活。通过对比,能更加突出白求恩的高贵品质。
   
   8-1-10*谈语言
   【重点词语】
   弄巧成拙 适得其反 不假思索 头头是道 以讹传讹 斟酌 约定俗成 一劳永逸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
   第二部分:第2—5段,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1)第2段,某些人华而不实,弄巧成拙。(2)第3、4段,例证某些人的华而不实,弄巧成拙。(3)第5段,朱自清的文章做作的不好,朴实的好。
   第三部分:第6—10段,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1)第6、7段,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2)第8、9段,例证某些用语的不规范。(3)第10段,既要规范,又要大众化。(4)第11段,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范化。(5)第12段,规范的标准是发展的。
   【语言品析】
   1.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且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语言学家的话生动形象,你能具体说明一下吗?)
   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将爱语言这个工具比喻成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强调掌握好语言工具的必要。
   2.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作语病的挡箭牌,该规范化的,能够规范化的,还是要尽量规范化。(为什么要提及这种现象呢?)
   说明社会上还有相当多的人不太重视语言的规范性。为了纯净和规范祖国的语言,作者又提及这种现象,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8-1-11最苦与最乐
   【重点词语】 心安理得 仁人志士 如释重负 任重而道远 悲天悯人 自投苦海
   【课文结构】
   
   
   8-1-12*懒惰的智慧
   【重点词语】
   训诫 捷径 裨益 筋疲力尽 循规蹈矩 疲惫不堪 良苦用心 毫无例外
   【文章主旨】
   文章用一系列的事实说明了一个常为习惯思维所忽视的道理:讨厌吃苦受累的“懒惰”情绪,激励了发明;想在脑力劳动中寻找捷径的“懒汉”,促进了人类进步。
   【结构分析】
   本文作者是美国作家,论文的结构与我们常见的国内人士写的较工整的“总—分—总”的论述结构不同,本文分两个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提出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侧重论证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1~3段),用社会普遍现象做论据论证。第1段:开头在正反对比(人们对“懒惰”的不同理解)中提出作者的见解: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即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紧接着举家务劳动中的例子,论证没有懒汉的思想,人们将因面对单调的劳作而忙忙碌碌。第2段:举职业劳动中的例子,论证没有懒汉的思想,人们将因面对单调的劳作而疲惫不堪。第3段:举社会发展进步中,取水(详写)和渡水(略写)方式变化的例子,说明没有懒汉的思想,人们将面对单调乏味的劳作(挑着水翻山越岭,沿着湖边绕过去)。这三个自然段所举例子从范围上看由小到大(家务劳动——职业劳动——社会进步发展),说服力也递增;从论证角度上看也不断变化,先侧重于反面论证,再侧重于正反对比论证,最后侧重于正面论证。
   第二层(第4~5段),用个别典型事例做论据论证。第4段:以少年波特发明阀门的初衷是为了能“偷懒”,论证“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第5段:人类动机研究者弗兰克·B·吉尔布莱思的研究证实: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都是懒汉(详写),并推断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懒惰(略写)。
   第二部分(第6~7段),论证懒惰促进人类进步。第6段: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及数学规则说明“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这里的“精神的懒惰”是指“基础科学的理论研究”)。第7段:进一步指出:懒汉过去承担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未来寄托着人类的希望,应重视懒惰的智慧。
   【“懒惰”含义】
   “懒惰”是指讨厌吃苦受累,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懒惰”即不满于耗力于操作,而潜心于心智技能提高;“懒惰”是指勤于动脑想主意,懒于动手出力气;“懒惰”指不满足现状,不因循守旧;不懈进取,不断创新;“懒惰”指不断进发省时省力的创意,寻求聪明的“懒”办法,追求科技进步与创新;“懒惰”是“智博”而非“拼搏”;“懒惰”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有问题意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语文版(七上—九下)现代文默写检测试卷
语文版说明文阅读复习ppt课件
语文版中考散文阅读复习指导ppt课件1
语文版中考小说阅读复习指导ppt课件
语文版中考说明文知识复习ppt课件
2006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当代诗歌阅读(语文版)
2006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戏剧阅读(语文版)
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案例剖析(语文版)
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考点讲解(语文版)
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语文版九年级下第三单元课文梳理
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三单元课文梳理
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语文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课文梳理
2006年中考总复习·语文版说明文阅读·课内阅读理解试题集
2006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语文版说明文阅读·案例剖析
2006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说明文阅读·福建省宁德市试题展示(语文版)
2006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语文版说明文阅读·考点讲解(二)
2006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语文版说明文阅读·考点讲解(一)
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版九年级下第五单元课文梳理
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课文梳理
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课文梳理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