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作文题目 >>
2014年四川省高考作文解读
作者:   上传者:   日期:14-06-13


怎一个“稳”字了得
——2014年四川高考作文解读
四川省宣汉中学特级教师  刘廷富

      我省今年高考作文属材料作文。整个材料就一句话:“人,只有在自已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用这么短的材料来作文,考生平时遇到过。平心而论,此作文命题的优点主要是:一、审题难度不大,只要考生扣住成功人生应具备的条件就不易偏题,做到了让考生有话可说;二是考查学生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关注,命意取向“积极向上”,着意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但是笔者认为该命题也有不足。一是作为命题的材料在表述上不精确,既可理解为“人”是主语,“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是谓语,而“只有在自已站起来之后”是状语,是限制条件,这样一来整个句子的主语谓语连起来理解就不通;也可理解为“人”是一个分句的主语,“这个世界”是另一分句的主语,那么这个句子就犯了中途易辙的错误,第一分句的主语“人”没有谓语。另一方面,“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也存在现在很多励志语那种绝对化的表述问题,比如“生活中没有做不到的事,但要有强烈的欲望”“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广”,很容易把学生引上成长误区;高考取材,无论如何要做到语言规范。二是由于材料限制少,学生虽然有写的却易流于空泛,什么都往里面装,又什么都装不好。三是命意非常陈旧,所可能涉及的立意,学生平时大都写过,不易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其实这样的命题体现的正是川卷历年坚持的命题原则:“稳”字当头!笔者却要说,在新课改背景下,怎一个“稳”字了得!
      现在语文界有一种倾向,每年高考作文出来,唱赞歌的多,而那些赞歌往往陈旧空泛,了无新意;却很少有人真正思考高考作文的目的是什么,该考查学生什么语文能力,怎样才能达到考查目的。故此,人们的研究始终浮于表面,甚至背离语文本旨。
      还是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这样短的材料,究竟怎样来打开思路,写出一篇合乎要求的好作文呢?笔者试着解析一下,不当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写材料作文,细读材料,揣摩命题意图是前提;善于抓取关键词,分析材料内在联系,剖析其表层深层含义,深刻洞察材料内核,准确而有深度地立意行文,则是成功的关键。
     作文给定材料是一个含有必要条件关系的复句(姑且认同材料表述是对的),“人”只有“站起来”是条件,“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是结果,显示了二者间的密切关系。
      这里的“人”可理解为个体的人,也可理解为集体、民族、国家;既可指物质层面的,更可指精神层面的。而材料的核心词汇应该是“站起来”。首先什么叫“站起来”?据词典解释,“站”的本义是“直着身体,两脚着地或踏在物体上”。显然这里的“站起来”不能简单理解为肢体的站立,而应该理解为行动上“自立自强”,经济上“独立起来”,知识上“丰富起来”,心智上“成熟起来”,品德上“完善起来”,人格上“健全起来”,精神上“自由起来”,生命奠基“坚实起来”……其次“站起来”有什么意义?从远古来看,“站起来”直立行走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一步,从此世界因为有了人而产生了文明;从社会发展来看,励志笃行、发家致富、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精神自由、思想独立……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社会的认可。从现实来看,很多人物质上富足了,却得了软骨病,精神上严重缺钙,为富不仁,巧取豪夺;贪污腐败,漠视民生;崇洋媚外,移民裸官;公德丧失,良知泯灭……而很多年轻人依赖性强,习惯“月光”,乐于“啃老”,怕苦怕累,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和行动。因此,这里的“站起来”并不看重金钱、名利的众多,而是强调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度,强调其社会价值的实现状况。再次怎样才能“站起来”?这里可说的就比较多了,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一个自我感触最深、思考最深刻的一方面来写,比如可以写勤奋学习,自强不息,为生命奠基;树立崇高理想并付诸行动;勇敢面对挫折、困难、逆境;乐观自信地面对外部世界;肯定、悦纳自己使自身完善;勇于担承,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修身立德,行善行孝,书写大写的“人”字……材料强调“自己站起来”,则指出了行为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这个世界”可指集体、社会、国家乃至内心世界……也可指个人的理想——人生的成功、生命的精彩。“属于”可以理解为“拥有”“获得”“实现”“赢得”“悦纳”等。
      整则材料告诉我们,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作为才有地位!而“有作为”就是“站起来”,就是上文所说的“勤奋学习为生命奠基;树立崇高理想并付诸行动;勇敢面对挫折、困难、逆境;乐观自信地面对外部世界;肯定、悦纳自己使自身完善;勇于担承,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修身立德,行善行孝,做大写的人……”“有地位”就是指个人、集体赢得别人的尊敬、社会的认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写作时务必要揭示出二者的关系,即一个人、集体、民族、国家只有自立自强了,自尊自信了,自觉自由了,才能成就被仰望的人生、事业,获得社会认可,赢得世界尊重。从材料意旨上讲,当以正面立意为好;如果有考生反向立意,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今年高考作文可选用的材料很多,比如勾践忍辱含垢,卧薪尝胆,最终灭吴存越,成为春秋霸主;司马迁身遭宫刑,发愤著书,终成“史家之绝唱——《史记》”;史铁生身残志坚,痴心文学,谱就生命之颂歌;爱迪生从小被视为蠢蛋,却终成“发明大王”;霍金终生与轮椅为伴,痴心探索宇宙奥秘,博得科学大师美名……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文天祥、蒲松龄、邓稼先、焦裕禄、袁隆平、贝多芬等。又如秦桧西子湖畔跪千年,岳飞华夏大地传英名;舒婷《致橡树》描述的橡树与木棉树的关系;鲁迅“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毛泽东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国两弹一星的成功为国家赢得国际地位,改革开放赢得国际尊严等。再如名言警句“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个人可以被打倒,但不能被打败”等。
      从文体自选的要求来看,考生完全可以发挥所长,灵活选用。可以写成记叙文,通过个人的成长经历,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在紧扣题旨的前提下或从个人到集体、民族、国家,或从物质到精神,或正反对比,升华感悟,阐发事理。写作此题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不能揭示前后分句关系,单纯去写“坚强”“自立”等的重要,导致偏题。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及点评
2017年各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2017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目及点评
2016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汇总
2016年高考全国丙卷作文背景材料: 苦守不如放手
2016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2016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2015年高考全国各地作文题及解析汇编
2015年高考作文分析:语文命题水平作文最能见高低
2015年高考新课标2卷作文简析
2015年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校对版)
2015年江西省高考材料作文题目及点评
2015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目
2015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题目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编
2015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
2008-2014年各省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历届高考作文题目汇总(1951—2014年)
2014年高考四川卷作文简析
2014年高考新湖北卷作文简析
2014年高考湖南卷作文简析
201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题分析
2014年高考广西卷作文简析
2014年高考江西卷作文简析
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简析
2014年高考福建卷作文简析
2014年高考新课标一卷作文简析
2014年高考江苏卷作文简析
2014年高考安徽卷作文简析
2014年高考山东卷作文简析
2014年高考辽宁卷作文简析
2014年高考重庆卷作文简析
2014年高考天津卷卷作文简析
2014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简析
2014年新课标II卷高考作文题解读
2014年高考北京卷作文简析
2014年高考新课标二卷作文简析
2014年辽宁省高考作文试题解读
2014年高考新课标I卷作文简析
2014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高考作文题汇编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编
201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卷及点评
2014年重庆卷高考作文题目:打碎杯子后
2014年高考四川卷作文题目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